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与实施研究

作者

王洪良

湖南省衡山县第二中学 421300

一、引言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涵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个方面。这些素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协同发展数学抽象作为思维的起点,能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符号与模型;逻辑推理则是思维的脉络,通过严谨的演绎与归纳揭示数学规律;数学建模是理论与实践的纽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世界;直观想象辅助理解复杂空间关系,数学运算保障精确求解,数据分析则助力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效结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逐渐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新高考与 “双减” 政策叠加背景下,教育评价体系正从单一知识考核转向综合能力测评,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向探究式、项目式学习转型。单元作业作为连接课堂教学与课后巩固的重要桥梁,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通过系统的作业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后延续课堂思维训练,实现知识迁移与能力拓展。

当前,高中数学作业存在碎片化、重复化、与核心素养培养脱节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传统作业往往以课时为单位布置习题,缺乏知识间的逻辑串联,导致学生陷入 “题海战术” 却难以形成知识网络;大量重复性练习侧重机械模仿,忽视思维深度培养;部分作业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无法体现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等素养的应用价值。据某市教育质量监测数据显示,超过 65% 的高中生反映数学作业缺乏趣味性与挑战性, 73% 的教师认为现有作业难以有效评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因此,开展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与实施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需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构建科学的流程体系。从整体框架搭建到具体内容设计,从实践推进到评价反馈,形成环环相扣的实施链条。

(一)搭建多维融合的单元作业框架

以核心素养的六大维度为坐标轴,结合单元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搭建层次分明的作业框架。首先,梳理单元知识的核心概念与技能要点,明确每个知识点所能承载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例如,在涉及图形变换的单元中,将直观想象素养与数学抽象素养相结合,设计从具体图形观察到抽象规律总结的递进式作业环节。其次,划分作业层次,按照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综合应用三个层级设置内容,基础层聚焦数学运算等基本技能,提升层侧重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综合层注重数学建模等实践应用。同时,融入跨学科元素,如在涉及数据统计的单元中,结合物理实验数据处理设计作业,实现数据分析素养与其他学科能力的融合。框架搭建需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核心素养指向,且各层级作业之间形成逻辑递进关系,为后续内容设计提供清晰的结构指引。

(二)设计情境化的单元作业内容

基于搭建的作业框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情境化特征的作业内容。选取与单元知识相关的现实情境,如经济问题、环境监测、工程设计等,将数学知识融入具体场景中。例如,在函数相关单元,设计 “社区超市物价波动分析” 作业,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建立函数模型、分析变化趋势,综合运用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素养。作业内容需体现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设置阶梯式问题链,从单一知识点应用到多知识点综合运用逐步深入。如在几何单元中,先让学生测量校园建筑的几何参数(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再引导其推导相关几何定理(逻辑推理),最后设计简易建筑模型(数学建模)。同时,控制作业总量与难度,避免机械重复,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既能巩固知识,又能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使核心素养的培养自然融入作业完成过程。

(三)推进阶梯式的单元作业实施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单元教学进度,分阶段推进单元作业的实施。在单元学习初期,布置基础层作业,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掌握基本技能,如通过简单的计算、图形绘制等作业强化数学运算和直观想象素养。随着教学深入,进入提升层作业阶段,通过变式练习、问题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如设计条件开放的证明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推导结论。单元学习后期,开展综合层作业,组织小组合作完成综合性任务,如针对某一实际问题,小组共同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素养。实施过程中,建立作业完成跟踪机制,通过课堂反馈、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确保每个阶段的作业都能有效衔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逐步提升。

(四)构建多元化的作业评价体系

建立兼顾过程与结果、定量与定性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评价主体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自评侧重反思自身在作业中的收获与不足,小组互评关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评价则聚焦核心素养各维度的达成度。评价内容不仅包括作业结果的正确性,更注重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探究方法和创新意识,如在数学建模作业中,重点评价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和数据处理的科学性。采用等级制与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等级制反映核心素养各维度的发展水平,评语具体指出学生在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优势与改进方向。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其明确后续学习目标,同时为教师调整作业设计提供依据,形成 “设计 — 实施 — 评价 — 改进” 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科学搭建框架、设计情境内容、阶梯式推进实施及多元化评价,能让作业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这不仅关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更对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为新时代高中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瞿文渊。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J].数学教学通讯,2024(3):47-51.

[2] 濮锦晖。基于六大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作业体系构建 [J]. 中学数学月刊,2024(5):12-15.

[3] 缪书堂。高中数学单元作业实施与评价的实践探索 [J]. 数理化学习,2024(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