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融合的路径研究

作者

李昆敬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新城区小学 072450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阅读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当前语文阅读课堂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信息技术的引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将从实际教学出发,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融合的有效路径,为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多媒体形式呈现文本内容,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和声音。例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动画片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比单纯文字阅读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互动式电子书的应用让学生可以通过点击屏幕获取更多背景知识,这种探索式的阅读体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在教授《长城》一课时,通过展示卫星地图和航拍视频,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长城的雄伟壮观。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则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优质的课外读物,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资源的拓展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促进深度阅读理解

信息技术为文本分析提供了多种工具支持。思维导图软件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标注工具能让学生方便地在电子文本上做批注,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在教授《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时间轴工具梳理故事情节,通过人物关系图分析角色特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涵。这种技术支持的深度阅读,比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课堂融合的实施策略

(一)合理选择技术工具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多采用动画、儿歌等生动形式;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侧重使用思维导图、在线讨论等促进深度思考的工具。例如在教授《桂林山水》时,可以为低年级学生播放山水风光视频,而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利用协作平台开展 " 我眼中的桂林 " 主题讨论。选择工具时要考虑其易用性和适切性,避免因技术复杂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不能为用技术而用技术。在设计《观潮》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建立直观感受;然后利用电子白板标注潮水变化的关键词句;最后组织学生在线分享阅读体会。这样的设计使技术应用服务于阅读理解的全过程。同时要注意控制技术使用时间,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纸

质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构建互动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为师生、生生互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讨论区组织课后交流,通过投票工具收集学生的阅读反馈。在教授《将相和》时,可以让学生在协作平台上共同完成人物性格分析的思维导图,培养合作学习能力。这种互动不仅发生在课堂内,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形成持续的学习共同体。但要注意引导互动的质量,避免流于表面形式。

三、信息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技术依赖

信息技术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不能替代传统的文本细读和语言积累。教师要把握好技术使用的度,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虽然可以通过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意境,但更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语言。过度依赖多媒体展示可能导致学生缺乏对文字的敏感度,影响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关注个体差异

技术应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差异化的数字学习任务:为阅读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配有朗读音频和重点词句解析的电子文本;为中等水平学生设置包含思维导图填空的互动练习;为能力突出的学生则推荐许地山其他作品的在线阅读资源。同时,教师可利用班级优化大师等工具,根据学生的实时答题情况智能推送适合的拓展材料。对于家中缺乏智能设备的学生,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打印版的学习资料和学校机房的使用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的学习支持。

(三)注重实效评估

教师要及时反思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避免形式化。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评估技术手段是否真正促进了阅读理解。例如在使用电子批注工具后,要检查学生是否真正通过这些批注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要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调整技术使用策略,确保其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数字工具和网络平台,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视野,促进深度理解。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始终牢记语文教学的本质,避免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语文阅读教学还将涌现更多创新模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以开放的态度拥抱技术变革,同时坚守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阅读教育。

参考文献

[1] 杨秋思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J]. 作家天地 ,2025,(15):96-98.

[2] 胡静宜 .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A),2025,(0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