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之有法,“数”之有悟
郑锦丽
泉州市实验小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本文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探索,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路径,如个性化学习推送、动态化情境创设、精准化学情诊断等,探讨如何借助智能工具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研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人工智能在优化教学环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等方面的实践价值,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的策略与思路,实现“智 教与“趣”学的有机统一。
一、依托智能学习系统的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学生在数学认知过程中拥有多样的智力能力,诸如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及空间感知等智能特质。智能学习系统,如松鼠 Ai 智适应教育软件,可以综合学生答题数据、学习时长与知识掌握状况等多重维度指标,采用算法模型对学习状态进行深入挖掘,为每位学生构筑个性化的学习蓝图,系统具备识别学生在整数运算、图形认知等关键知识点上的强项与弱项的能力,专门推送强化训练、拓展资料及基础知识的巩固内容,该软件的实施路径与北师大版教材所强调的“差异化数学教学”理念相吻合。[1]
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模块为研究对象,课程启动前,教师要求学生借助松鼠Ai 系统进行预习测试活动,系统分析数据后发现,分析结果揭示,约三分之一的学童对两位数与单个数的乘法原理理解得相当透彻,可直接实施三位数与两位数乘法的提升阶段,分析“某工厂 23 日连续生产 345 件零件的累计生产量”等复杂应用案例;约四成学生掌握乘法基本原理,运算环节易出错漏,系统随即推荐定制化的基础计算习题,细致解析计算过程与易出错环节;约三成学生尚对乘法基础认知存在模糊地带,系统先行安排乘法基础知识的复习课程,运用动画及游戏等多元化手段,促进学生把握乘法核心概念,逐步过渡至新知识的学习阶段,经过一单元教学阶段,班级整体计算正确率实现从 70% 到 85% 的飞跃,学生各层次均实现明显提升,超越过往。
实施智能学习系统辅助下的分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的壁垒,数据支撑之基础脉络,精准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全面落实北师大版教材的分层教学原则,沿着适配的学习轨迹稳步迈进,深度挖掘数学学习潜力,提高学习产出。
二、借助 AI 情境创设工具的探究式学习,深化知识理解
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构建他们的知识体系需依托丰厚的直观经验积累。交互式教学工具之一的希沃白板 5,集成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与互动功能,实现教材情境向动态互动学习场景的转化,与北师大版教材所倡导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相契合,提升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内在把握。[2]
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教学模块为研究对象,教师采用希沃白板,创设“教室装修”的虚拟教学场景,学生于白板选定区域实施操作,选取多种地砖样式(长方形与正方形)进行教室地面的铺设作业,自动估算所需地砖的个数,实时呈现地砖拼接各阶段面积演变过程图。在剖析长方形面积公式内涵之际,学生可对图形边框的长宽进行伸缩操作,实时捕捉面积数值变动,归纳长方形面积与边长尺寸的数学关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精确描述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演绎步骤,对面积概念的理解更为细腻,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较量,该单元知识的掌握质量显著飞跃。
AI 情境创设工具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活力,实现教材平面情境向三维探究空间的转变,学生自主投身沉浸式体验,探索数学法则,显著深化了知识的领悟水平,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创新思维水平,实现数学学习的主动构建化,充分挖掘教材情境设计的教育潜能。
三、基于智能测评软件的即时反馈,优化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把握学生的现有与潜在能力,及时反馈是不可或缺的。北师大版教材编制纳入了多元化的课后习题及单元评估体系,智能测评系统(如部署于教室终端的“智学网”教师端),可作为人工批改的补充:教师完成批改后,通过系统扫描已批改的纸质作业,自动识别错误标记、统计错误类型,生成班级共性问题与个体薄弱点的分析报告,既保留教师亲自批改的温度与针对性,又借助技术提升学情分析效率,与北师大版 “评价促进学习” 理念形成呼应,优化“教学 — 评价 — 改进”的循环路径。
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小数除法” 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中使用智能测评系统:学生完成纸质作业后,由教师统一扫描上传,系统 5 分钟内完成批改,精准标记出学生在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转化环节的典型错误(如未同时扩大被除数和除数的倍数、小数点移动位数错误等),并统计出约 45% 的学生存在此类问题。教师依据系统生成的错题热力图,在次日课堂中聚焦 “转化依据” 展开针对性讲解,结合教材例题演示 “商不变规律” 的应用,随后推送系统筛选的 3 道同类变式题供学生当堂巩固。通过这种即时反馈机制,该单元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从 68% 提升至 85% ,教师针对性讲解使课堂效率提升 30% ,学生对错误点的认知清晰度显著提高。
教学评价整合的核心桥梁,依托其先进的数据解析架构,实现北师大版教材评价环节的数字化与高效化,该措施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重负,更让教学决策基于精准学情,学生实时把握学习进度,优化学习路径,构建教学与学习之间的积极互动机制,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成效。
四、结语
文中一系列的人工智能辅助工具,能赋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堂新的生命活力,实施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分层,情境创设深化知识理解,教学评价循环借助智能测评实现优化,与教材理念相吻合,未来需持续探索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点,增进 AI 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支撑,课堂智慧精准性得到强化,兼顾数学学习的趣味特质,助力数学教育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 盛海迪, 唐斌.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数学教学变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3(25):31-34.
[2] 李莹. AI 赋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探索[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9):70-71. DOI:10.3969/j.issn.1671-7384.2023.09.028.
[3] 郭芬, 罗京. 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变革探索[C]// 第二届教育创新发展研究论坛 ( 二 ) 论文集 . 20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