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AI 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构建研究

作者

代亚翠

德惠市第六小学

在教育信息化改革浪潮中,AI 技术带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变革。教师应运用 AI 技术实时采集学生的课堂学习反馈,挖掘学生存在的个性化语言学习薄弱区域。然后教师可以利用 AI 技术收集优质语文教学素材,生成生动的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核心魅力。教师不仅可以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还可以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让教学评价更加聚焦于学生的薄弱区域,实现小学语文的精准教学。

一、AI 分析学生学情,精准把握薄弱环节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显著个体差异,教师面对班级众多的学生,难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薄弱区域。教师应借助 AI 技术全面分析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考察学生的作业完成度、语文测试成绩,多维度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了解学生在字词、阅读、写作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实现对学生学情的全面分析。然后教师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调整,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不仅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语言学习困难,还可以持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锻炼学生的深度语言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围绕《小蝌蚪找妈妈》开展教学时,应综合分析学生的课堂语文学习表现,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对多音字“教”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借助AI 技术实时记录并分析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展现出的学习态度和知识理解情况。然后教师精准把握学生存在的语言学习薄弱区域,设计更具有针对性的词语应用活动,通过分角色朗读、讲故事等方式,持续增强学生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等核心知识。

二、AI 辅助教学设计,增强课堂互动效果

信息时代下,网络上具有琳琅满目的语文教育资源,但是教师缺乏对资源的搜索与整合能力。往往出现拿来主义的教学应用现象,教师可以利用 AI 从丰富的资源中快速锁定需要的教学素材,并对素材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实现语文知识的有效串联。同时,教师可以利用 AI 具有的多媒体生成工具,制作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动画,并配备栩栩如生的音效和人物形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生动场景,亲眼目睹故事的发生,从而营造出沉浸式的情境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探索意愿。

例如,教师围绕《望庐山瀑布》开展教学时,应当利用AI 生成多模态的教育资源,将诗文转化为沉浸式的语言体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作者笔下的生动画面,直观感受作者语句的优美,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真实视频,通过对比视频与 AI 生成的数字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鼓励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积极分享自身的真实感受,准确把握诗句所具有的独特节奏和韵味。

三、AI 支持教学评价,提供个性指导建议

过去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反馈周期相对较长,教师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观察,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动态,学生难以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薄弱环节,并调整后续的语文学习策略。现阶段教师应利用 AI 进行学生学习全周期数据采集,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项目实践等学习情况,生成每位学生的个性化语文学习档案。然后教师应当积极实施过程性教学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发展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升,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整体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围绕《西游记》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利用 AI 生成《西游记》名著的核心知识点,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书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帮助学生牢记《西游记》人物关系图。然后教师需要利用 AI 数据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语言思维深度和审美能力发展,了解学生对《西游记》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接着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个体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西游记》中的重点知识,将所学到的《西游记》知识灵活运用于阅读与写作。

总而言之,AI 技术赋能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让传统课堂教学焕发新活力,转变以往知识灌输式教学策略,构建素养发展的创新教学课堂。教师应利用 AI 技术全面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变化,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指导,搜集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素材,打造立体动态的互动式教学课堂,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璐 , 李怡炜 .AI 赋能小学语文课程全生命周期教学评价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2):86-87.

[2] 胡雨溪.AI 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与转型研究[J].成长 ,2024(21):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