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思维之图,启阅读新航
赵小花
南京市高淳区宝塔小学
【案例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高年级语文阅读文本篇幅较长、内涵丰富、结构复杂,亟需引入创新教学工具与策略。
思维导图能引导学生快速抓住文章重点,明确阅读方向,避免在阅读过程中迷失于琐碎细节,从而提升阅读速度与质量。可以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归纳、整合,培养其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将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处理,有序梳理知识脉络,有效锻炼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契合学生思维成长规律。
【案例描述】
以下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猴王出世》一文中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我们学习《猴王出世》。
教师板书:猴王出世,学生齐读课题。
师:老师课前认真地看了同学们绘的思维导图,发现大家都认真地预习了课文。其中有几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很有代表性。下面请这几位同学上台来给我们说说他在预习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时的想法。
指名三位同学讲述这样绘制的原因。(展台出示导图)

师:从以上三位同学的思维导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的思维导图在内容上很相近。
生:以上思维导图已经将课文内容呈现出来了。
师:是的,根据大家的思维导图,我们不难发现文章是由石猴出世、石猴探洞和石猴称王三部分组成的。谁能找到文章中与这三个内容相对应的部分?
生:第一自然段写石猴出世、二至三自然段写石猴探洞、第四自然段写石猴称王。
师:同学们运用思维导图清晰地呈现出了文章的内容。在这三位同学的思维导图中,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生:我更喜欢王悦果的,因为她的内容更加完整、语言却更简洁。
师:是的,语言更简洁的思维导图看起来更清晰,也更能帮助我们梳理、记忆文章相关的内容。
片段二:
师:但是,老师也发现了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和大部分同学的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图,思考哪里不一样。
生:他不止将文章内容呈现在图中,还将对猴王形象特点的概括呈现在了思维导图中。
师:下面请张柏凡来给我们讲一讲他在绘制时的想法。
张柏凡讲述绘制思路(展台出示)
师:大家觉得这与众不同的思维导图怎样?
生:加入了人物形象分析的思维导图内容更丰富了。

【案例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思维导图同时兼具层级分明、图文并茂的特点,有效地为学生建立起了一座连接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桥梁。
对学生而言,思维导图能引导学生快速抓住文章重点,避免在阅读过程中迷失于琐碎细节,从而提升阅读速度与质量。同时,它还可以促使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进行分析、归纳、整合,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教师而言,思维导图也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高效。同时,通过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教师能直观洞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实现精准教学。
一、调动预习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与传统单调的预习形式相比,思维导图形式灵活且高效,更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更能吸引学生参与,激发他们对预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往往较为单一,一般以让学生读通课文、抄写词语、查找资料为主。这样的作业,既不能激发学生展开深度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对一成不变的学习任务也会失去兴趣,感到倦怠。同时,教师也无法准确地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已掌握的部分,只能盲目地教学。思维导图却以新颖且灵活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趣味性,深受学生喜爱。
案例中的《猴王出世》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单元的一篇自主阅读课文。虽有部分词语难以理解,但是因为有学生对这一故事的了解为基础,加上本单元前面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如何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所以,读懂这篇文章对于大家来说不是难事。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结合本文特点和文章“阅读提示”,布置学生思考文章写了什么,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为了在课堂上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会不遗余力地去绘制,去创新。如此,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
二、提升思维品质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思维导图要求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知识模块,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思考,从不同角度训练思维能力。
上述案例中,《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跳入瀑布,寻到水源,被群猴拜为“千岁大王”。课文围绕石猴从出世到为王的经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描写。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首先要读通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写作思路,再梳理出文本脉络,然后进行概括并提炼出关键词。学生要捋顺这些问题,就要借助逻辑思维理解课文相关内容,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过程中判段出重点与非重点。这些对文本的研究、逻辑性的概括,是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当然,在练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因基础薄弱,无法下笔。也有的学生虽有概括经验,但填写时无法抓住重点。还有部分同学词不达意,无法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来概括。相信,随着不断地练习,一定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思维框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标指出:高年段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自己的观点。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课堂上,学生讲述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其余同学发表自己看法的过程,都是学生思考、比较、批判、质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内化,并且进行梳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无疑又是一次语言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的引入,让语文阅读教学变得充满智慧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