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运用的思考

作者

周洋

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 重庆 400709

引言

问题导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近几年逐渐被教育界所接纳,其强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打造一个没有等级之分的开放学习环境,使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自由探索、相互启发。通过这种方式,问题导学不仅能够有效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促进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导学法与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机结合起来,给予他们充足的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合作、深入的探究中逐渐地掌握数学知识,深化学知识体系,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

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认知能力正处在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阶段。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中获得知识。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他们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进而促进其认知技能、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全面提升。通过问题导学法,教师可以创设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欲。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具有逻辑思维强、抽象强等特点,因而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都是以单向的输出方式进行知识的传递,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在被动的地位,这不利于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地使用问题导学法,那么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通过自主思考,自主建立起题干信息、目标知识以及问题之间的各种关联,以此重构和连接三个层次的逻辑关系,并且可以根据教师对自身思考和答案的点评,充分了解自身在技能应用、知识理解和思维认识上的优缺点,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途径

1. 设计课前问题,发挥导学激趣作用

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首先要在课前备课阶段就预先设计好课堂上要提问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出数学课堂的计划性。所以,数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仔细探究与分析数学教材聂荣,根据所覆盖的教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数学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保证问题与教材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从而增强数学问题的针对性、全面性,提高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1]。

以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为例,在备课环节,教师可以先设计课前小调查任务,要求学生在家里或者上学路上寻找5 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尝试描述它们的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篮球要做成球形而不是立方体?”“饮料罐大多是什么形状?有什么优点?”借助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主动观察生活,带着问题和发现进入课堂。在课堂活动开始前,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魔法袋猜谜游戏”,准备一个“魔法袋”,内装各种生活常见物品,如乒乓球、茶叶罐、魔方、漏斗等,然后设计引导性问题:“不用眼睛看,只用手摸,你能猜出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形状的宝贝吗?”“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与我们平时画的图形有什么不同?”“你能给这些立体小精灵分分类吗?说说你的分类标准。”通过触觉刺激,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自然而然引入立体图形概念,激发学生的分类思考。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前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空间观念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高度抽象、逻辑严密等特点,要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就必须做好数学问题的设计,展示其运用价值。初中阶段是一个思维与逻辑发展的时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问题,若得不到正确的解答,将会打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因此,数学教师将问题导学法应用于教学中,要掌握每位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基础状况,并将其与课本上的知识内容结合起来,创设与实际水平相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全面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2]。

以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为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设计具有多种解决方案的问题:条件变化问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和两条边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逆向思维问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也是对边的高线,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你能证明吗?”;图形变式问题:“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D 为BC 边上任意一点。连接 AD,你能发现哪些结论?当 D 在什么特殊位置时,会有新的结论产生?”,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没有唯一标准答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问题导学法,既能突破教学的局限性,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落实数学教学改革。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入问题导学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学习需求,探究和完善问题导学法,使学生始终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和良好的数学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吸收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进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从远 .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5(08):44-46.

[2] 高 冬 余 . 问 题 导 学 法 在 初 中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有 效 运 用 [J]. 亚 太 教育 .2025(0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