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树浇根,育人育德
梁玉婷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环城中学 邮编:527400
引言:初中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变化的青春期,呈现出特殊的身心特点,对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青春期初中生虽然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但也处于极强的可塑期,是德育工作的关键阶段。面对新时期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的需求,初中班主任教师应当主动尝试将德育工作全面落实于各个环节之中,构建德育大环境。班级管理工作渗透德育,成为构建德育大环境,帮助学生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初中班主任教师应当主动尝试结合学生具体身心特点,思考如何将德育活动借助班级管理工作影响到学生生活各个细节,取得理想的德育渗透教学效果。
一、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渗透德育的积极意义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渗透德育是消除学生德育逆反心理的重要方式。初中班主任教师尝试将德育全面渗透于班级管理工作中,能够摆脱以往单一的德育理论灌输模式,将德育化于无形,带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消除德育逆反心理,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的德育方法。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渗透德育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的有效方式。借助班级管理渗透德育,学生能够将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纳入潜意识中,不仅影响当前学习活动,也持续性为学生未来长远发展的产生助力,有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渗透德育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主要方式。借助班级管理工作渗透德育,学生更加遵守班级管理规定,构建良好学习环境氛围,引导学生以良好学习品质参与学习活动中,实现学习质量效率全面提升。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渗透德育的具体策略(一)强化班级文化氛围建设,实现德育渗透
强化班级文化氛围建设,也是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渗透德育的重要方式。班级文化整体氛围建设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人的学习生活方方面面都会受到来自整体文化环境氛围的影响,如果环境氛围整体积极向上,便能够驱动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带来良好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将德育渗透于环境塑造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也能无形之中带给学生德育影响,潜移默化而长期地帮助学生培养道德品质。基于此,教师基于班级管理规定,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文化课知识学习环境和氛围,更要构建督促引导学生建设自身道德品质的机制。同时,初中班主任教师构建的文化环境氛围,也能够强化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方便教师开展集体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集体主义品质[1]。
例如:初中班主任教师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构建相应的班级管理德育文化氛围。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室之内张贴各种各样的德育宣传标语, 和优秀榜 带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立必要的荣誉称号,定期评估,进行精神建设。通过类似的方式,实现物质与精神双层次的构建班级管理德育文化环境,完成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德育渗透工作。
(二)共同设计班级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奖惩制度
共同设计班级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奖惩制度,也是初中班主任将德育渗透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初中班主任教师应当主动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班级规定设计活动中,确保遵守校规的同时贴合本班具体情况。学生参与的班规设计,可以提升学生遵守程度,也能培养其政治素养和品质,实现有效德育,为未来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奠定扎实基础。设计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合理采纳学生意见之后,教师应当确保规定制度能够切实落实。教师可以借助班干部轮替制度,带动学生集体遵守制度规定,全面提升班级管理成效性,强化自我管理能力,也无形之中完成德育工作[2]。
例如:初中班主任教师组织开展的班级规定民主讨论活动,学生期望获得发型自由。但教师强调应当遵守校园规定,不能过于奇异和染发。学生纷纷表示赞成。教师再成立班干部轮替制度,每个同学都有参与到班级管理契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督促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类似的方式,建设民主班级管理,共同设计班级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奖惩,将德育理念和活动全面渗透于班级管理规定各个环节中,实现初中班主任教师德育全面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而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
(三)定期组织德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深度参与
定期组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深度参与也是初中班主任德育渗透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方式。德育主题班会是德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试从 任教师应当结合班级管理规定具体情况,尝试讲解各类案例, 与强调班级管理规定共同发力。班主任教师应当主动结合时事热点、 更强德育性质的班会,进行分享展示,帮助学生感受班会中 影响力量,主动反思自身日常是否遵守班级规定,是否建设自身优秀道德品质,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3]。
例如:初中班主任教师可以讲解本校其他班级出现的班级管理问题。如某班同学不遵守班级规定,与指导教师起冲突等。鼓励学生大胆反思,表达自身观点,教导学生培养自身优秀道德品质。通过类似的方式,以定期的主题班会形式,完成德育与班级管理规定的全面深度融合。
(四)引入家长力量,实现家校合作
引入家长力量,实现家校合作也是初中班主任德育渗透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方式。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生生活习性、思维方式、知识基础以及兴趣爱好都会受到来自家长的强烈影响。教师应当将德育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主动引入家长力量,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真正构建起完整的德育大环境,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教师务必保持与家长密切联系,及时交换学生具体情况,共同确定合适的管理活动和德育目标。
例如:初中班主任教师与家长交流后,发现某同学在家中拒绝参与劳动。于是教师结合班级管理规定,教导学生参与集体劳动,培养其尊重劳动成果,积极参与劳动活动的优秀品质。通过类似的方式,全面借助家长力量,实现家校深度合作,完成初中班主任德育渗透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结语:总而言之,初中班主任教师将德育渗透于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深入了解初中生具体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设计开展贴合其具体情况的班级管理规定和活动,真正将德育全面渗透于其中,完成初中教学的重要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林润娜. 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艺术与实践策略探究[J].教师博览,2025,(09):25-27.
[2]朱远景. 初中班主任德育渗透模式创新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2,(02):67-69.
[3]龙婉竹,雷江. 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读写算,2021,(2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