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非遗文创产品设计课程"产学研创"教学模式构建

作者

梅蕾

亳州学院 安徽 亳州 236800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非遗保护意识的增强,非遗与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本文基于对省高校非遗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构建“产学研”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旨在为省乃至全国高校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人才。

一、省高校非遗文创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日趋多元

近年来,省高校逐步重视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教育,部分高校已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2021 年,艺术学院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并于2022 年秋季正式招生,现有在校生103 人。该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工艺美术史、 文化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保护法规与政策、非遗数字化保护技术、非遗文创设计、非遗申报应用等。师范大学、工程大 学等高校也陆续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增设非遗文创相关课程,注重将本土非遗文化元素融入设计教学。这些课程设置反映了省高校对非遗文创教育的重视和探索。

(2)教学形式逐渐丰富

目前各高校在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教学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除传统的课堂教学外,不少高校还采用增强学生对非遗文化的感知和认识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地考察法等授课方式。如合肥学院设计学院开设的“匠心徽遗--徽州非遗创意开发与设 ”课程,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到徽州地区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工艺特点、文化内涵,为设计文创产品提供灵感和素材。 此外,通过非遗文创设计比赛、展演、讲座等形式,一些高校还拓展了教学渠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不完善

虽然省高校已开设非遗文创相关课程,但整体而言,教学体系仍不够完善。一方面,课程设置偏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另 市场需求脱节,未能充分反映非遗文创产品的市场价值和产业化路径。此外,大多数高校 在表面层次,强调技术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对非遗文化内涵的挖掘和理解。 单套用非遗元素的形式和表象,缺乏对其文化精神的深度理解和创新表达。缺乏系统完整 程体系导致学生对非遗的认识零散、表面,难以形成对非遗文化的整体把握和系统思考。

(2)师资力量不足

非遗文创意产品设计教学在高校面临着师资力量匮乏的窘境。一方面,专业老师对非遗知识了解不深,对非遗传承与保护缺乏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非遗传承人在高校教学中难以有效参与,缺乏系统的设计理论和现代设计方法的训练。老师们对地域非遗的认知往往不够,与非遗传性非遗的沟通合作也不够,大部分高校教师从大学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在文创产品设计方面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机结合。同时,非遗传承人尽管传统技能娴熟,非遗文化知识储备比较丰富,但是缺乏现代设计理念和教学方法,难以适

应高校的教学需求。

二、针对省高校非遗文创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现状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策略

(1)政策支持

高校开展非遗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高校和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非遗文创意产品设计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鼓励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非遗创产业基地,推动非遗创产品产业化发展,促进非遗创产业创新。包括出台支持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教育的专项政策,如《省高校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教育发展规划》,明确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通过设立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教育专项资金的方式,支持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实践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等工作。建立产学研创协同创新机制,推动高校、政府、企业、非遗传承基地的多方合作,形成合力推动非遗文创产业发展,完善非遗文创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原创设计和创新实践。

(2)平台建设

在非遗创产品设计教学平台建设方面,高校也需要加大力度。通过建设非遗文化资源库的方式,对地区的非遗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为教学科研提供素材支持。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业空间,建设包括设计工作室、创意工场、孵化基地等在内的非遗文创意产品设计实践平台。

此外,搭建线上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非遗文创意设计课程资源。在建设省非遗文化资源库的过程中,对地区的非遗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包括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提供资料支撑,供教学、科研之用。建立非遗文创意产品设计作品展示平台,定期举办师生优秀作品展示、竞赛活动,推动交流合作。

(3)人才激励

为了鼓励师生积极参与非遗文创意产品设计的教学与实践,省高校需要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针对在非遗创产品设计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设立非遗创设计奖学金和创新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和作品。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在教师考核指标中纳入非遗创产品设计教学成果和实践项目,激发教师在教改中的投入,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种非遗文创作设计大赛、展览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晓度和影响度。在场地、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学生和教师支持,推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创办非遗文创意工作室或企业。

结语

通过课程体系重构、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深化和评价机制创新等措施,构建体系化、科学化、效益化的非遗文创意产品设计教学体系,将有助于提升省高校非遗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推动省非遗文创意产业的发展,为非遗保护与传承做出贡献,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非遗文创意产品设计人才。

今后的研究可以在不同院校、不同专业进一步探索“产学研创新”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对非遗文创新产品的设计进行实证研究、有效性和适用性验证,为教学改革提供更科学、更全面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陈岚.非遗在高校文创产品设计教育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1(2):169-170.

省教学研究一般项目“非遗保护与传播视角下《文化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3jyxm0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