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大概念导向的高中化学微项目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杨柳眉
晋江市紫华中学 362200
引言
在高中化学教学领域,传统教学模式常聚焦于知识点的传授,学生学习较为被动,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与综合能力。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注重知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同时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科大概念能够整合零散的化学知识,为学生搭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微项目教学则以其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特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实践与创新能力。然而,与之适配的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善,无法精准评估学生在微项目学习中的成长与进步。构建学科大概念导向的高中化学微项目教学评价体系,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确定评价指标,关注核心素养发展
(一)知识理解与迁移指标
学科大概念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与灵活迁移是关键。以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微项目为例,学生不仅要知晓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这一现象,更要理解其本质,即化学键断裂与形成过程中的能量转换。评价时,可观察学生能否运用化学键知识解释常见反应(如燃烧、中和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能否依据能量变化原理设计简单能量转换装置(如利用原电池原理制作水果电池)。若学生能清晰阐述燃烧反应中,燃料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产物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且释放能量大于吸收能量导致反应放热,并成功制作水果电池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便表明其对知识达到了较好的理解与迁移水平,符合大概念导向下知识应用的要求。
(二)探究与创新能力指标
微项目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培养探究与创新能力成为重要评价内容。在 “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微项目中,评价学生探究能力时,可看其是否能提出有价值问题,如 “ 压强改变对不同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化学反应平衡移动影响有何不同” ;能否设计合理探究方案,包括选择合适实验材料(如不同浓度的氯化铁与硫氰化钾溶液、不同温度的水浴装置等)、规划实验步骤。在实验探究中,能否准确记录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对于创新能力,关注学生是否有独特思考,如提出新实验方法探究化学平衡移动,或从新角度解释实验现象。若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尝试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反应体系中物质浓度变化来探究化学平衡移动,这一创新尝试应得到肯定,体现其探究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选择评价方法,实现多元全面评估
(一)过程性评价 —— 课堂观察与记录
课堂观察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手段。在 “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微项目中,教师持续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在小组讨论合成路线时,观察学生参与度,是否积极提出观点、与他人交流;在实验操作阶段,观察操作规范性,如是否正确使用冷凝管、分液漏斗等仪器,是否严格遵循实验步骤合成有机化合物(如乙酸乙酯的制备)。教师可设计观察记录表,详细记录学生在各环节表现,包括参与热情、操作准确性、问题解决能力等。对表现优秀学生及时表扬,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当场指出并指导,帮助学生在项目进行中不断改进,确保学习效果。
(二)成果性评价 —— 项目作品评估
项目作品是学生微项目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在 “ 设计新型化学电池”微项目结束后,学生需提交设计方案、制作的电池实物(若条件允许)及项目报告。评价作品时,从多维度考量。首先,评估设计方案科学性与创新性,如电极材料选择是否合理,是否从环保、高效等角度提出新型电极材料;电池工作原理是否清晰可行,是否对传统电池原理有改进创新。其次,考察电池实物制作质量,包括电池组装是否牢固、各部件连接是否正确,以及电池性能测试结果,如电压、电流输出是否稳定,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最后,评价项目报告质量,报告应包含项目背景、设计思路、实验过程、结果分析、总结反思等,要求条理清晰、内容详实、数据准确,能充分体现学生对项目的理解与思考。通过综合评估项目作品,全面了解学生在微项目学习中知识掌握、能力运用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的成果。
三、运用评价结果,促进教学相长
(一)及时反馈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至关重要。在 “ 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微项目评价结束后,教师应第一时间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对于学生优秀表现,如在实验中精准控制变量,全面、准确地探究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运用碰撞理论等知识深入分析实验结果,教师给予充分肯定与表扬,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与成就感。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学生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变量控制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教师详细指出问题所在,并提供改进建议,如指导学生重新梳理实验目的,明确需要控制的变量,设计合理实验步骤。通过及时反馈,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为后续学习提供指导。
(二)依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应充分运用评价结果反思教学过程,调整教学策略。若在多个微项目评价中发现学生在实验设计环节普遍存在问题,如实验方案缺乏科学性、可行性,教师应反思在教学中对实验设计方法的指导是否到位,是否需要增加相关专题训练。例如,在后续教学中,针对实验设计开展专门课堂教学,详细讲解实验设计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方法与技巧。同时,在微项目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验设计的指导与监督,及时给予反馈与纠正,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以更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学科大概念导向的微项目学习中不断成长。
结束语
构建学科大概念导向的高中化学微项目教学评价体系,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举措。通过明确知识理解与迁移、探究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等多维度评价指标,运用过程性评价、成果性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等多元评价方法,以及强化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与合理运用,能够全面、精准地评估学生在微项目学习中的表现与进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不断探索完善该评价体系,使其更好服务于高中化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潜能,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筑牢根基。
本文系2024 年度晋江市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学科大概念下初中化学微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研究(JJ2024-0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董浩。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4 (15): 42 - 44.
[2] 袁立兴。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价创新研究 [J]. 化学教育,2025 (03): 35 - 38.
[3] 刘勤。微项目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J]. 基础教育研究,2024 (18): 52 -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