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围绕企业需求的竞赛驱动的测试课程建设探索

作者

赵锦东 齐欣 金雁

唐山学院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中易云(唐山)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1.围绕企业需求的竞赛驱动改革必要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很多,覆盖范围很大,学生的视野度很广,但是,由于教学时长的限制,学生学习效果欠佳:知识的深度掌握不足,广度知识略懂,都不精通;未来就业中,在测试工作的岗位竞争中缺少优势。

有的高校直接聘请企业的测试人员来进行授课,将企业正在使用的测试技术和内容传授给学生们。这种企业人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了解了目前企业所采用的测试技术,了解了企业内部的测试工作的流程,自动化测试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测试工作岗位的竞争力。但是,这种企业人员授课模式受到所属企业的影响太大,大多都是自动化测试,从语言的学习到测试技术的讲解,学时数的要求量会很大,对于其它的测试内容的讲授偏弱,会对以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如何有效平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有效拉动测试就业岗位竞争力,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围绕企业需求以赛促学的这种模式来进行测试课程建设。因为,软件测试竞赛突出实战过程,满足了软件产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特点[1]。可以利用学校的常规教学课时进行理论授课,先让学生们打下理论基础和初步的动手能力,为了适应技术的革新,鼓励学生们在测试课程学习期间参加各项测试比赛,学生们利用学习资料准备比赛的同时,把企业对测试人员所具备的测试能力要求反馈给课堂,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以适应现阶段的测试的大方向。这样即满足了正常的教学,又很好的适应了测试发展的需求,满足了企业对所需测试人员的素质要求,不让理论和实际脱钩。

2.具体实施方案

2.1 闭环迭代的优化模型

实施路线为:“文献+竞赛—测试知识点及案例挖掘—竞赛练习平台搭建—教学环节设计及实施—教学评价”,迭代优化改进教学过程,由于企业需求的与时俱进,竞赛内容也不断更新,因此教学内容应随之变更,如图1所示。

图1 实施方案闭环模型

在实施初期,课程团队可以挖掘迎合企业需求及竞赛需求的教学知识点、经典案例;更新教学内容并搭建竞赛练习平台,形成测试训练库;然后, 实施测试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竞赛练习平台展开;最后,以理论及实践过程综合考核,反馈教学效果,并结合新一轮的竞赛及企业需求,展开迭代优化。

2.2 根据企业需求,搜索和筛选适合的素材,构建测试知识点及案例

目前,企业组织的测试大赛,竞赛内容对应软件测试行业功能测试工程师、自动化测试工程师和性能测试工程师等测试岗位,直接映射企业招聘所需的测试人员的具体要求。因此,从测试知识架构出发,不断挖掘更新可实施的测试案例(人工+自动化),筛选适合的素材,形成测试案例集。来源主要有经典教材、培训机构讲义、软件测试工程师考试笔试题目、往年竞赛题目等

以竞赛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明确各单元教学成果,重新梳理教学内容及各单元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进行更新。通过不断的迭代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紧跟企业实际需求

2.3 搭建及更新竞赛练习平台

基于已经挖掘的案例集,搭建练习平台,供学生在实践环节练习使用,应用理论课知识,进行模拟练习和模拟竞赛。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并实施,具体为:

1)搜集整理测试案例集

结合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搜集并整理主要知识点,例如:基础知识类、Web 测试类、Python/Pytest 类、APP/接口测试类等。

2)平台设计及实现

结合现有教学资源及教学实践环境,设计竞赛练习平台,学生在通用和专业实验环境,单机和网络环境下均可使用。教师可通过设置界面对学生们的练习情况进行有效掌控,进一部优化教学内容。

3)实施开放训练

将设计完成的平台部署在开放实验环境下,供学生日常进行测试训练及模拟竞赛使用,收集学生的使用对平台进行进一步优化。

2.4 教学实施过程

理论教学环节突出知识点讲解,实践环节结合测试练习平台进行强化训练,实践考核与期末考核设计中体现竞赛知识的考核。

1)教学环节

在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更新上应根据需求实时更新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应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法、小组讨论法、随堂练习方法等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2)实践环节设计

竞赛练习平台主要应用于上机环节及开放实验训练中。其中,上机环节中使用该平台进行知识点选题及模拟竞赛(依据课程需要设置),竞赛模式下后台实时记录成绩;开放实验中,学生选择测试训练模式,选择训练项自行训练。

2.5 教学评价

在上机和实验环节,使用竞赛练习平台进行限时练习并收集成绩,作为过程成绩考核子项;鼓励学生参加软件测试相关竞赛,反馈教学效果;关注毕业设计的系统测试环节,进行教学反馈。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总结评价,提炼方案的应用模式,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不断优化。

3.优化改进

这种功能模式建设是在原有专业知识体系下的升华过程,在实施中存在着竞赛题库扩充困难、训练平台与教学过程进一步融合等问题。需要后 续搜索及专题学习,依据竞赛原题自拟类似题目、往年考试题、测试工程师考核点等形式对题库进行不断补充。通过结合实践环节教学设计,教师设置并选取训练试题集,课上进行限时训练,生成成绩并记录为过程成绩考核等形式将训练平台与教学过程进一步融合。

每一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劣,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测试课程,让学生具备测试的基本素养,掌握测试技能,提高竞争力,为今后走向测试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部分:

[1]郝艳荣,石彦芳.以竞赛为驱动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教育园地,2019.11(11)159-160.

[2]51Testing.2018 软 件 测 试 行 业 现 状 调 查 报 告[EB/OL].http://www.51testing.com/html/85/n-4458385.html,2019-4-30/2019-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