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技工院校“产赛教”三融通育人模式的研究

作者

吴琳璇 魏建业

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

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制造业强国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融合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然而,当前许多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仍存在与产业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创新精神和解決复杂问题能力不足等问题。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新型育人模式成为技工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将“产业”、“竞赛”与“教学”三者进行系统性融通,构建“产赛教”三融通育人模式,能够打破传统教育的壁垒,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对于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1.产教“融而不深”:虽然普遍推行校企合作,但多停留在顶岗实习、设备捐赠等浅层合作,企业未能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和教学过程实施,导致教学内容滞后于产业技术发展。

2. 赛教“相互分离”:技能竞赛往往被视为少数优秀学生的“特权”,备赛过程与日常教学脱节,竞赛资(如先进设备、技术标准、训练方法)未能有效反哺和惠及全体学生,竞赛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3.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传统的“理论+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应对生产一线复杂故障和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学生缺乏在真实或高度仿真的项目环境中进行综合实践的机会

4. 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有待加强:部分专业教师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了解不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产赛教”三融通育人模式的内涵与构建

“产赛教”三融通模式并非三者的简单叠加,而是以“产”为方向、以“赛”为引擎、以“教”为基础,进行的一场系统性、一体化的教育改革。

(一)以“产”为方向,明确育人目标

产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学校应紧密对接区域机电制造、智能制造等产业群,与合作企业共同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企业调研,精准分析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自动化生产线运维等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要求,将其转化为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二)以“赛”为引擎,重构教学内容与方式

技能竞赛(如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赛项)是行业技术风向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该模式要求:

1. 竞赛标准融入课程标淮:将竞赛中涵盖的技术规范、安全标准、工艺要求等分解融入到核心课程的教学标准中,提升教学的先进性和规范性。

2. 竞赛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将竞赛的典型任务、赛题进行教学化改造,设计成一系列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模块化教学项目,用于日常的项目化教学。

3.竞赛模式激活课堂生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赛的评价机制 (如过程性评价、规范性评价、功能性评价)和竞争氛国,开展小组PK、班级擂台等,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三)以“教”为基础,搭建融通实践平台教学是实施融通模式的主阵地,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软硬件环境。

1.课程体系重构: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模块保证基本素养,方向模块对接岗位群,拓展模块引入机器人技术、工业网络技术等前沿内容,并设置专门的“竞赛选修课”。

2.实践平台升级:建设集“教学、实训、竞赛、生产、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实训室布局应模仿企业真实生产环境,设备选型与竞赛平台、行业主流设备相接轨。

3.教学团队建设:推行“教师-工程师”双向流动机制。选派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参与竞赛指导;聘请企业技术骨千和竞赛专家担任产业导师,参与教学和项目开发,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

三、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的实施路径

1.共建课程体系:与本地自动化企业合作,基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和工业机械装调等赛项内容和岗位需求,共同开发《PLC 应用技术》《气动与液压技术》《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 等核心课程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2.推行项目化教学:以传送带分拣单元、机械手搬运单元等典型竞赛模块为教学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自主完成机械装配、电路气路连接、程序编写与调试、系统联调与故障排除等全流程任务,综合应用多门课程知识。

3.建立“阶梯式”竞赛机制:建立“校级选拔赛-市级竞赛-省级竞赛-国家级竞赛”的阶梯式竞赛体系,将竞赛从“少数参与”变为“全员参与”。校级竞赛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竞赛过程,从中选拔苗子进行强化训练,形成良性循环。

4.开展“生产性”实训:引入企业真实的生戸汀単(如筒単零部件的加工、小型电气控制柜的装配),让学生在教师和企业导师指导下完成真实生产任务,体验企业文化、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实现从“模拟”到“实战”的跨越。

四、总结

“产赛教”三融通育人模式是技工教育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有益探索。它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技能竞赛为重要抓手和催化器,深度重构教育教 效地破解了产教分离、赛教脱节的难题。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试点,通过系统化设计和一体化实 式能 显著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多方共赢,为其他中职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第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4](德) 菲利克斯·芳耐尔,等.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KOMET 理论基础与方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情境能力测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