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老旧小区给排水管网改造规划与技术应用

作者

杨军

德州公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德州市 25300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老旧小区逐渐暴露出多种基础设施老化问题,尤其是给排水系统,成为制约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这些老旧小区普遍存在排水不畅、管道锈蚀破损、水压不足、渗漏污染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内涝、水源污染、居民用水困难等社会问题,不仅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带来城市管理的诸多隐患。因此,对老旧小区给排水管网进行系统性改造已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更新进程的重要任务。

1、老旧小区给排水管网现状分析

1.1 供水系统老化严重

多数老旧小区供水管网使用年限远超设计寿命,管材多为镀锌钢管或铸铁管,容易出现锈蚀、结垢、爆管等问题,导致水压不足、水质污染等情况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部分小区供水系统未实施分户计量和水表改造,存在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也加大了水资源管理的难度。

1.2 排水系统问题更加突出

多数老旧小区采用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在暴雨天气极易发生排水不畅、污水倒灌等现象,引发道路积水和环境污染。此外,由于管道年久失修、堵塞严重、排水能力不足,厨房油污和生活废水排放不畅,甚至造成地下水渗漏,对建筑结构安全产生潜在威胁。同时,部分排水口未设置截污装置或雨水过滤系统,污染物随雨水排入城市水体,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1.3 缺乏系统的运行与管理机制

部分老旧小区尚未纳入城市统一的管网管理体系,缺乏专业维护队伍,维修响应迟缓、故障排查不及时。此外,居民普遍缺乏对管网保护意识,乱接管、乱排水现象普遍,进一步加剧系统负担,使得老旧小区的给排水系统不仅面临高频率的故障问题,更在环保、安全、城市管理等方面形成较大压力。

2、老旧小区给排水管网改造原则与目标

老旧小区给排水管网改造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必须坚持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应坚持“ 以人为本、服务民生” 的基本理念,围绕居民的用水安全、生活便利和环境改善等核心问题展开改造设计;其次,要坚持“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的原则,结合各小区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改造方案,避免“ 一刀切” 式的建设模式;最后,强调“ 绿色环保、节能高效” 的方向,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在给排水改造中的落地[1]。

改造的主要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提升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水压达标、水质清洁,为居民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用水;二是实现排水系统的分流改造,缓解雨季内涝及污水外溢现象,改善小区居住环境与城市水体质量;三是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数字监测、远程运维等方式,实现管网运行的动态监控与精细化管理。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多部门协调与社区参与,构建政府引导、居民参与、专业机构主导的多元协作机制,只有在确保技术科学性、经济可行性与群众认可度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推进老旧小区给排水系统的优化与升级,提升城市整体基础设施水平与宜居品质。

3、老旧小区给排水管网改造规划与技术应用实施方案

3.1 新型材料与技术的应用

在老旧小区给排水管网改造过程中,采用新型材料与先进技术是提高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的重要手段,新型管材如PE 管、PPR 管、PVC-U 管等被广泛应用于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改造中,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和抗老化性能,而且施工简便,减少了维修和更换的频率。例如,PE 管具有良好的耐压性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高层住宅区的供水管网,能够有效解决水压不足和漏水的问题。

在排水系统的改造中,柔性管材(如PE、PVC-U 管)被优先选用,这些管材在施工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更好地适应地面沉降、管道变形等因素的影响。采用新型管道接头技术,如热熔对接技术、橡胶圈密封技术等,可以有效提高管道连接的密封性,减少渗漏现象,延长管网使用寿命[2]。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也应用于给排水系统的改造中,例如自动化排水控制系统、智能水表等设备的引入,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管理效率,还能及时检测管网泄漏、堵塞等问题,增强了管网的运行稳定性。这些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传统管网系统的种种缺陷,也为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提供更多保障。

3.2 信息化与智能化改造手段

信息化与智能化改造手段的引入,是提升老旧小区给排水系统管理效率、减少运行成本的有效途径,基于 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建立起小区给排水管网的电子地图,实时掌握管网的布局、使用情况及故障点位置。通过 GIS 系统,管理者能够实时监控管道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护,有效避免了传统人工巡检的盲点和滞后性。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管网改造中的应用,为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支持,通过BIM 模型,可以实现对管网的三维可视化,提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优化管道布置和管道径流计算。BIM 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设计精度和施工效率,降低了改造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安全风险。

智能化手段方面,采用智能水表和远程监控系统成为给排水系统管理的重要工具,智能水表不仅能实现实时计量和自动抄表,还能进行漏水检测、压力监测等功能,帮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管网的运行状态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借助物联网(IoT)技术,将各类智能设备进行连接,构建全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网管理系统,为小区居民提供更加稳定、安全的供水服务,同时也为节能减排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支持。

3.3 节能与环保技术整合

在老旧小区给排水管网改造中,通过引入节水型供水设备,如智能水表、节水阀门等,可以减少居民用水浪费,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建设也是节能环保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在小区内设置雨水收集池和雨水管道,不仅能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还能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冲厕等非饮用水需求,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3]。为解决传统排水管道因污水直排、雨污合流等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应推广雨污分流系统,避免污水与雨水混排,减少城市水体的污染,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排水系统的环保性,还可以结合人工湿地技术和污水处理设施,使得废水在排放前得到有效净化,符合环保要求。

在施工方案的设计中,采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减少噪音、粉尘等污染,实施绿色施工;在设备选择上,优先选用节能型泵站、节能水泵等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项目的碳足迹。这些节能与环保技术的有效整合,不仅提高了管网的可持续性,还对提升小区的整体环保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旧小区给排水管网改造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技术支持。通过本研究提出的技术方案与实施路径,可以在保障居民用水安全与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对老旧小区给排水管网的高效、可持续改造。未来,应继续加强对改造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推动更加智能化、节能环保的给排水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青.老旧小区海绵化排水改造及内涝防治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10):31-33.

[2]周帆.老旧小区室外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渗漏原因及处理对策分析[J].四川水泥,2025,(03):155-157.

[3]管礼斌.老旧小区排水系统改造难点及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5,(0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