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提问设计探讨

作者

高银留

祈福英语实验学校  广东广州 511496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本文聚焦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提问设计,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巧妙提问,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践探讨,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有效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提问设计的原则

1.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化学课堂提问时,必须紧密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确保每个问题都能针对特定的知识点、技能点或思维方式。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课程内容有深入的理解,还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以及可能存在的困惑有清晰的把握。通过针对性的提问,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启发性原则

它强调通过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化学知识的奥秘。 通过启发性原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探究知识的过程。当学生被激发起好奇心时,他们会主动寻找答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推理,从而培养起科学思维。

3. 层次性原则

是指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难度,合理设置问题的层次,确保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递进。这一原则旨在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具体来说,在设计层次性问题时,教师可以先从基础知识入手,提出一些简单、直观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回顾已学内容。随后,逐渐引入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和解决。

4. 实践性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问题设计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化学学科的实践特点,以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实践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实践应用。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提问设计的策略

1. 创设实际性情境

课程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

情境设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展示一段关于金属腐蚀的视频或图片,如铁制品在潮湿环境中生锈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腐蚀的原因及如何防止金属腐蚀。

提问设计: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作为引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到,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而金银首饰却不易腐蚀?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化学原理呢?”这样的问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思考金属性质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接着,在探究金属与酸、盐的反应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将一块锌片放入稀硫酸中,我们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锌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如果换成铜片,结果又会如何呢?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深入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并理解不同金属之间的性质差异。

通过这样的实际性情境提问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

2. 联系工业中应用课程内容:《酸碱盐的应用》

工业应用情境:教师可以先介绍酸碱盐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如化肥的生产、金属的冶炼、水的净化等。然后,以化肥的生产为例,详细讲解酸碱盐在其中的作用。

提问设计:

引入性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酸碱盐无处不在,它们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比如,大家能否想象到,玻璃的生产与酸碱盐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这样的问题旨在激发学生对酸碱盐在工业中应用的好奇心。

探究性问题:“在生产玻璃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使用到纯碱(碳酸钠)?纯碱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如果缺少了它,会对玻璃的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同样地,硫酸在化肥的生产中又起到了怎样的关键作用?它是如何参与化肥的合成过程的?”

拓展性问题:“除了玻璃和化肥的生产,酸碱盐还在哪些工业领域有广泛应用?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并解释其原理吗?”这样的问题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酸碱盐在多个工业领域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这样的提问设计,教师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这一核心知识点,还引导他们关注化学知识在工业中的应用。

设计反思性提问课程内容:《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过程:在讲解完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实验验证及实际应用后,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反思性提问,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反思。

提问设计:

1. 实验反思:“在刚才的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如何支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任何可能的误差或干扰因素?如何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这样的问题鼓励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与定律之间的关系,同时思考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2. 概念理解反思:“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是什么?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实例?“在进行化学反应时,为什么反应前后的物质总质量保持不变?这一守恒规律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3. 学习过程反思:“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的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不相等,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这会对我们的实验结论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改进实验设计,以确保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验证?”这样的问题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反思性提问,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提问设计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通过实施情境化、反思性等提问策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教师应继续探索更多创新提问方法,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樊 苹 . 基 于 核 心 素 养 的 初 中 化 学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探 索 [J]. 新 教育 ,2024,(26):26-28.

[2] 蔡娟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N]. 科学导报 ,2022-11-25(B03).DOI:10.28511/n.cnki.nkxdb.2022.000526.

[3] 李红亮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 [J]. 黑河教育 ,2022,(0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