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时代湘剧文丑表演的守正与创新

作者

李光耀

湖南省湘剧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11

引言:地方戏的戏剧多腔,因此湘剧的艺术成就很高。但是,地方戏剧一般只在一个地区的小范围内流传。而如今的传播媒介多起来了,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把一种传统的地方戏剧传播出去是很困难的。

1 湘剧的历史沿革与传播困境

1.1 湘剧的历史沿革

关于湘剧的缘起,由于只有古籍记载,而没有实际证据,因此并无定说。有证可考的湘剧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各地方戏剧蓬勃发展,湘剧也在其列。1920 年,《湖南戏考》的出版,第一次提出“湘剧”一词。此时的湘剧因采用中州韵和长沙官话演唱,又称“长沙湘剧”。湘剧的发展历程坎坷不平,比如,1966 年,大量湘剧戏服和剧本遭到烧毁,湘剧立足的根基遭到破坏,失去往日生机。再如,改革开放后,网媒逐渐发展起来,大众娱乐方式朝多样化方向发展,湘剧发展越来越不景气。直到 2008 年,湘剧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策扶持与众多湘剧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湘剧的发展趋势逐渐回暖。

1.2 湘剧的传播困境

湘剧历史久远,是湖南地方戏曲的代表。地方戏曲虽说是地方特色,但也局限于“地方”,传播范围有限。且湘剧地方特色浓烈,故事表现形式、审美取向、语言表达都具有浓烈的“湘”味,其他地区的观众可能无法对湘剧产生强烈的共鸣。改革开放以来,传播媒体不断创新发展,本就萧条的传统戏剧又一次受到冲击,陷入濒危困境。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但湘剧的数字化平台与自媒体运营建设不足,存在缺陷。虽然湘剧有了政策扶持,但人才短缺、互联网冲击、受众局限等问题仍在,与快餐文化相比,湘剧的慢节奏不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直至今日,湘剧仍不温不火。

2 文丑角色在湘剧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湘剧程式性强,融汇各种腔系,风格上是浓烈深厚的湖湘特色。丑角是湘剧最主要的行当之一,有“文丑”、“武丑”之分。“丑角”有三个作用 : 一是调节气氛,吸引观众,把紧张沉闷的台上气氛变得轻松活跃 ; 二是带动剧情发展,在其和其他人物的对话交流之中包含了最重要的信息点,为剧情转折提供支撑;三是其动作、语言具有的嘲讽性、夸张性等特点能直接体现出对社会、时事的反思、评论。文丑的脸谱喜形于色,会在鼻子部分多画几笔,让观众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一个文丑而不是老生或是巾生。

3 文丑的主要分类及表演技巧

3.1 文丑的主要分类

文丑有: 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茶衣丑、巾子丑、彩旦。方巾丑貌相文气书生,头上戴的是方巾。说话做事显得有些腐气。袍带丑是各种官吏,有穿朝服的正派官员、也有包头巾的反派官员。前者多表现为高雅、正直、忠诚的形象 ; 后者则表现为圆滑、见风使舵、贪污腐败的小人形象。老丑指带有喜剧色彩的老者。茶衣丑装束简单朴实,大多用来代表劳动大众 ( 艄公、樵夫、小贩 ),都爱穿一身短的蓝色棉上衣 ( 短蓝褂 ) 上面加一件灰色上衣,两手乱摆、嘴蹦酸水儿的模样,形象鲜活、可爱、可笑。巾子丑的表演介乎方巾丑、茶衣丑之间,有着劳动者的生活气息和书生的含蓄内敛之气。彩旦也叫丑婆子,一般是急躁爽利或泼辣刁蛮形象的诙谐人物。

3.2 文丑的表演技巧

文丑的表演技巧主要有演唱技巧、念白技巧和表情与动作技巧。在湘剧表演中,文丑角色的形象通过语言表达和肢体动作塑造。湘剧表演的形式是直观的舞台表演,而且使用的语言极具湖湘特色,角色演唱时必须咬字要字正腔圆、果断清晰,让台下的观众听清楚。除此之外,考虑到文丑角色的特色性,必须把握好气息的稳定性;熟练驾驭各种唱腔;灵活处理演唱技巧;加入幽默诙谐的设定。念白时角色情感的直接表达,推动情节的继续发展。文丑的念白与其他角色相比,变化更多,也更为灵动。念白时,吐字清晰、疾徐有度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注意念白的音调和韵律,增强可听性。

4 新媒体时代湘剧文丑表演创新的有效策略

4.1 保留本土特色,创新表演技法

湘剧属于非遗类型,享有政策扶持优势。但由于观众群体相对局限在湖南本省及附近地区,所以在实际发展中要注重维护好当地文化的特性,不要为了让更多人接触了解湘剧而将自身特有的文化大众化;在传播期间可以用本地文化和外地观众说故事的方式给其他地区的人们讲解。其中可以重点突出文丑角色的念白和唱词均使用本地湘音方言,可让普通话观众增加字幕的同时给予解释说明,这样能提升人们对于该剧目的观看体验度。另外,文丑角色演唱方式可以取用当下流行的唱法,将流行歌曲的唱法与人物身份结合起来,结合此内容创作编排现代戏,增加角色的现代形象以及技术造型上可以利用现代化科技作为创新手段探索文丑脸谱新形式,吸引观众眼球。

4.2 联合动画IP,拓展传播途径

新媒体时代,线下表演的局限性较大,市场竞争力不如线上影视的发展。湘剧的发展虽有政策支持,但受众老龄化不可逆转,需要吸引更年轻一代的注意力。动画 IP 贴合年轻人的审美,湘剧与动画联合,会碰撞出全新的文化火花,以此吸引青年一代观众对目光。当前,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对文丑一类角色颇有感触。文丑角色的诙谐幽默,对社会现实的揭示,都符合动画创作的要素。因此,湘剧创作可以大胆尝试,联动线下真实演出与线上动画视频,为湘剧的传播发展拓展新的道路。

结语

湘剧是湖湘文化的代表,其传承发展是对湖南地区文化保护。新媒体时代,虽然给湘剧发展带去过冲击,但同时也给湘剧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以文丑角色的表演创新为例,湘剧要深挖本土文化内涵,创作新剧本,根据本土的服饰文化,设计新戏服,从内而外地包装湘剧文化。

参考文献:

[1] 马强 . 浅谈京剧文丑的分类及其表演技巧 [J]. 参花 ,2025,(01):115-117.

[2] 马强. 京剧文丑演员舞台形象创新与传承策略研究[J]. 喜剧世界( 上半月 ),2025,(01):64-66.

[3] 苏笑神 . 戏曲文丑表做之谈 [J]. 齐鲁艺苑 ,1999,(01):40-44.

[4] 刘士钰 . 湘剧发展的创新路径 [J]. 艺术大观 ,2025,(09):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