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添加剂的水工混凝土抗渗性能优化方案
徐磊
山东鸿运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枣庄 277000
摘要:水工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安全与耐久性。本文探讨了不同添加剂对水工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方案。首先,分析了常用添加剂如粉煤灰、硅灰、纤维等的作用机制,并优化其配比。其次,通过调整水灰比、砂率等参数进行配合比设计,以提升混凝土的密实度与抗渗性。此外,改进施工工艺,如采用二次振捣技术,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
关键词:水工混凝土;添加剂;抗渗性能
引言
水工混凝土作为水利工程的核心材料,其抗渗性能对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渗水不仅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还可能导致内部钢筋锈蚀,进而威胁工程安全。传统的水工混凝土在抗渗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研究不同添加剂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优化添加剂的选择与配比、改进配合比设计、优化施工工艺以及加强质量控制,提出一套综合性的水工混凝土抗渗性能优化方案,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1. 基于不同添加剂的水工混凝土概述
水工混凝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不同添加剂的合理使用能显著提升其性能。减水剂是常见添加剂之一,它能在保持混凝土工作性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减少拌合用水量,降低水灰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可达 20% 以上,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使其在水工结构中更易施工,且能减少因泌水等问题导致的质量缺陷。引气剂则通过引入微小气泡,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渗性。在水工工程常面临的冻融循环环境中,这些微小气泡能缓冲因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应力,防止混凝土内部结构破坏。通常引气剂可使混凝土含气量达到 3% - 6%,显著延长水工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此外,膨胀剂能补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防止裂缝产生。在水工结构中,因温度变化、干湿交替等因素易导致混凝土收缩开裂,膨胀剂能通过自身化学反应产生体积膨胀,抵消部分收缩应力,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水性能。
2. 基于不同添加剂的水工混凝土抗渗性能优化方案
2.1 添加剂的选择与配比优化
添加剂对于提升水工混凝土抗渗性能至关重要,其选择与配比需精细考量。减水剂是优化抗渗性能的常用添加剂,聚羧酸系减水剂减水率高,能显著降低水灰比,使混凝土结构更致密,减少水分渗透通道。在选择时,要根据工程要求和水泥特性,挑选适应性好的减水剂,其掺量一般在 0.5% - 2%,具体需经试验确定,以在保证工作性的同时最大程度提高抗渗性。引气剂通过引入微小气泡改善抗渗性,这些气泡能阻断毛细孔通路,增强抗冻融性。但引气剂掺量过高会降低强度,需精准控制,通常使混凝土含气量保持在 3% - 6% 为宜。对于寒冷地区的水工结构,可适当提高含气量下限,以增强抗冻融破坏能力。膨胀剂可补偿混凝土收缩,防止裂缝产生,从而提升抗渗性。钙矾石类膨胀剂应用广泛,其掺量一般在 6% - 12%,需依据工程环境和收缩补偿需求合理调整。防水剂能与水泥水化产物反应,填充孔隙,提高抗渗性。在选择防水剂时,要关注其与其他添加剂的相容性,确保协同作用良好。
2.2 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是优化水工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关键环节,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水灰比是核心参数,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和密实度。一般水工混凝土水灰比宜控制在 0.4 - 0.55,较低水灰比可减少孔隙,提高抗渗性,但过低会影响工作性。对于抗渗要求高的部位,如大坝迎水面,水灰比可取下限;而在一些对工作性要求较高的部位,可适当提高水灰比,但需配合其他措施保证抗渗性。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对混凝土性能影响重大,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 42.5 及以上,其能提供足够胶凝材料,保证强度和抗渗性。骨料级配和品质不容忽视。粗骨料采用连续级配,最大粒径根据结构尺寸和施工条件确定,一般不超过 40mm,以保证混凝土密实。细骨料选用中砂,细度模数 2.3 - 3.0,良好的颗粒形状和级配能改善工作性和抗渗性。砂率也很关键,合理砂率可使混凝土和易性良好且密实度高。砂率过大增加水泥浆用量,易导致干缩裂缝;过小则和易性差。水工混凝土砂率通常在 35% - 45%,具体通过试验确定。此外,合理使用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可改善混凝土微观结构。粉煤灰能提高工作性并填充孔隙,矿渣粉可增强后期强度和抗渗性。其掺量依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特性确定,一般粉煤灰 15% - 30%,矿渣粉 20% - 50%,从而优化配合比,提升抗渗性能。
2.3 施工工艺改进
施工工艺直接决定水工混凝土抗渗性能能否有效实现,各环节都至关重要。搅拌环节,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确保各组分均匀混合。严格控制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 2 分钟,使添加剂充分发挥作用,如减水剂均匀分散,有效降低水灰比。运输过程中,使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并合理规划路线,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减少颠簸。长时间运输或颠簸易致混凝土离析,影响抗渗性。若运输时间过长导致坍落度损失,需谨慎调整,避免影响混凝土性能。浇筑环节,分层浇筑,每层厚度 300 - 500mm,便于振捣密实。振捣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遵循 “快插慢拔” 原则,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无气泡冒出且表面泛浆为准,一般每点 20 - 30 秒。防止过振或漏振,过振使混凝土分层离析,漏振则形成蜂窝麻面,均降低抗渗性。对于大体积水工混凝土,温度控制是关键。水泥水化产热使内部温度升高,易引发裂缝,降低抗渗性。可采用预埋冷却水管、骨料预冷、使用低热水泥或增加矿物掺合料用量等措施,控制内部温度。混凝土初凝后及时抹面,消除表面干缩裂缝。随后进入养护阶段,保持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 14 天。可覆盖塑料薄膜、草帘等,既保湿又保温,为混凝土提供良好硬化环境,促进水泥水化,形成致密结构,提高抗渗性。
2.4 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是确保水工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核心保障,需全方位、全过程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是基础,对水泥、骨料、添加剂等进行严格检验。水泥重点检测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指标;骨料严格控制含泥量、泥块含量、级配等,含泥量过高会削弱抗渗性;添加剂按标准检测减水率、含气量、膨胀率等关键性能指标。混凝土生产环节,精确控制配合比。定期校准计量设备,确保各组分用量准确。依据砂石含水率实时调整用水量,严格控制水灰比。加强搅拌过程监控,保证搅拌时间和均匀度,使各组分充分混合。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监督。在浇筑现场实时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等工作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严格监督浇筑、振捣、养护等工艺执行情况,确保分层浇筑厚度、振捣操作符合规范,养护条件满足要求,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足够。混凝土成型后,规范试件制作与检测。按规定频率和方法制作试件并标准养护,通过抗压强度、抗渗性能等试验评估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选择与配比添加剂、优化配合比设计、改进施工工艺以及加强质量控制,可以显著提升水工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粉煤灰、硅灰和纤维等添加剂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还改善了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配合比设计的优化和施工工艺的改进,进一步增强了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同时,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是保障抗渗性能稳定性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房晨,王宣力,潘敏慧,金一,高青山,李成云.不同添加剂对紫穗槐青贮发酵品质和体外发酵粗蛋白降解率的影响[J].饲料工业,2024,45(21):7-15.
[2] 钱远敢.不同添加剂对秋季废弃茶树叶青贮品质的影响[D]. 贵州大学, 2024.
[3] 吴华生.不同添加剂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防护研究[D]. 中原工学院,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