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学习困难原因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宋昱莹

河北易县中学 河北保定 474200

摘要:本研究旨在结合近几年教育实践经历以及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的实施情况,从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学科教学入手探讨学困生转化,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地理学习困难问题进行归因分析,通过改变和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入手提出转化策略,促使学困生转化理论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为高中地理教师转化学困生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本文对学困生的定义是学生本身智力正常,生长发育正常,在自身和外部环境影响下导致地理学习效率低,成绩比较稳定并且长期落后于平均水平。

关键词:学习困难;归因分析;教学策略

1 研究背景

地理学科是理论与实践并存、文理兼备的学科,知识内容系统性、综合性、抽象性强。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地理教学中需要体现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和新思路;进一步突出学科思维、素质教育,体现育人价值;逐步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实践能力,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2 归因分析

2.1学习基础薄弱,课程衔接断层

由于当前初高中课程设置衔接不够紧密,初中地理学习集中于基本常识和现象,缺少对原理的理解,不利于抽象思维养成,加之初中地理不纳入中考范围,学科地位较低,导致高一新生地理知识理解薄弱、地理思维能力差,而且新高考背景下更突出对学生能力考察,强调地理思维的形成和地理潜能的激发,初高中衔接断层导致学生在高中学习中相对更吃力,学困生数量也多于其他学科。

2.2 学习动机不足,师生沟通不畅

推动地理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和直接动力是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而大部分学生以外在动力所驱使,自我期待值较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被动应付,以相对消极态度和情感对待地理学习,所以更容易退缩。加之青少年处在性格发展时期性格尚不成熟,部分学生因为自身性格的原因遇到不懂得问题采取回避的方式不主动与老师交流,而且部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薄弱容易受外部环境干扰,从而影响学习态度难以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2.3 学习兴趣欠缺,学习方法陈旧

学困生缺乏兴趣和内在需求是学习地理的首要障碍,势必会影响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而且,学生缺乏对地理学科特点的了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总结出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陈旧固化于课本,便会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重记忆、轻理解,主要表现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局限于背诵基本概念和原理。

3 策略研究

3.1把握新教材设计新方法,采取单元式教学

在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地理教学要更加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和优势,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依托教学实践开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采取新教法、新学法。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设计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讲解结构,初中学习重现象,高中学习重过程和原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循序渐进,遵照教材编排顺序,将同类知识点放置于大的教育单元中反复讲解,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逐步加深难度,拓展广度,通过不间断的重复训练逐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善知识框架,从而突破难点掌握知识。比如关于海洋地理学生在初中只学过关于海洋的基本概念,了解过大洋分布,而在高中阶段湘教版必修一中需要掌握关于海水性质和海洋与人类关系的知识,难度提升;在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中需要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详细学习洋流的形成、环流模式以及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三中需要从人文地理的角度深入学习海洋地理与国家安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需要合理安排在每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并和以往学过的知识做好连接。

3.2 关注地理核心素养,更新学习方法

教师应充分利用地理图表,在学生大脑中建立地理知识图像,穿插对初中地理知识点复习,促进知识系统化完善知识结构,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强化知识点的记忆效果。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减轻学生在记忆上的负担,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例如涉及到城市空间结构可以组织学生绘制城市规划设计图,通过绘图由学生自主总结分布规律及区位条件,将抽象内容转化为更形象、更方便理解的形式,强化理解。

3.3 合理评价地理成绩,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需引导学生合理分析地理成绩,使学生将学习过程中出现成绩不理想的问题归因为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高低,而非自身的智力因素,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规划解决方案,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积极情绪。同时教师在课堂中需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提升课堂趣味性,丰富教学方法,挖掘地理特色,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中可以利用直观的教学工具比如自制月相转盘、地貌类型模具;设置真实教学情境,比如根据课程当天的天气预报讲解天气系统;结合生活实例进行直观教学,比如分析当地住房和民居样式讲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兴趣。

3.4 制定个性化学习目标,提升学习动力

缺乏学习目标就难以形成学习动力,极易产生厌烦心理,而学习动机又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制定努力可达成的、合理的学习目标以便形成学习动力。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引导学生根据课程标准对学习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设置不同阶段目标,如章节目标、单元目标或者根据时间划分为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学年目标等,学生完成阶段目标时要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形成学习信心和稳定的内部学习动机。

3.5 整合知识内在联系,组建知识框架

将独立分析的知识点进行前后关联,把握知识点有机联系、总结知识共性,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提炼网络化的知识框架纳入认知结构。地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课堂观察、常规考试、师生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的地理学习水平,在此基础上加强学习内容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扩充学生知识网络,激活知识构建并应用于实践。如学生在学过农业、工业、服务业区位因素后,提炼区位因素分析方法,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内化所学知识,培养综合思维。

4 总结

地理学困生需要得到更多重视,学困生转化越早越好,如果没有及时转化遗漏知识点会越来越多,难度会越来越大。但只要学校、家庭、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地理教学规律,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消除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困难。

本论文是编号为:153024131,题目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学习困难原因及教学策略研究--以地球表面形态为例》的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嘉超.PBL 学习评价体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3]吴增强.论学习困难学生行为干预策略[J].基础教育,2011(2):106-109.

[4]高中地理学困生类型分析及转化对策探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5]姚萌,刘敏.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地理教学.2020(03):33-38.

[6]牛学文.浙江省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研究丛书·初中历史与社会[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

课题信息: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学习困难原因及教学策略研究--以地球表面形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