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创业教育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策略探究

作者

周家玉 欧青青 吴文杰 王晨睿 王崇尧

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600

一、引言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时代,创业是推动经济增长、解决大学生就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率约 3% ,但成功率不足 10% ,远低于发达国家。这凸显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创业能力是多维度综合能力体系,其培养需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从创业教育视角探究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策略,符合高等教育“立德树人”任务,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

(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

多数高校创业教育课程“零散化”,未形成完整课程体系。课程多为“通识课”或“选修课”,重理论讲授,缺乏对实际问题的针对性指导,且与专业教育脱节,难以培养“专业 + 创业”的复合型能力。

(二)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滞后,实践机会不足

创业能力培养需实践环节,但高校创业实践平台存在问题。平台类型单一,多局限于校园,与外界合作不足,资源有限。运营机制不完善,缺乏软件支持,项目难落地。实践机会分配不均,普通学生参与机会少,难以提升全员创业能力。

(三)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足

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质量的保障,但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存在问题。多数教师为兼任,缺乏系统培训和专业认证,难以把握教学规律。教师缺乏创业实践经验,教学内容空洞。兼职导师队伍建设不完善,参与度低,难以发挥实践指导优势。

(四)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不完善,保障力度不足

大学生创业需完善政策保障,但我国创业扶持政策存在“碎片化、落实难”问题。政策覆盖范围有限,未形成全链条扶持体系。执行效率不高,优惠政策难落地。宣传力度不足,大学生对政策了解不深,惠及面有限。

三、基于创业教育视角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策略

(一)构建 “理论 - 实践 - 孵化” 三位一体的创业教

强化课程的系统性与层次性:将创业教育融入大学四年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基础层 - 提升层 - 实战层” 的分层课程体系。基础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创新思维训练》等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升层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商业计划书撰写》《融资实务》《创业法律风险防范》等专业课程,提升学生的创业专业技能;实战层面向创业项目团队开设《创业项目孵化》《企业运营管理》等实战课程,指导学生将创业想法转化为实际项目。

推动课程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科特色,设计 “专业 + 创业” 的融合课程。例如,针对理工科学生开设《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实务》等课程,帮助学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创业项目;针对文科学生开设《文化创意产业创业》《跨境电商创业》等课程,结合文科专业的文化、管理优势培养创业能力;针对医科学生开设《大健康产业创业》《医疗器械营销》等课程,助力学生在医疗健康领域开展创业实践。

(二)打造 “校 - 企 - 政 - 社” 协同共建的创业实践平台

拓展实践平台的类型与功能:高校应联合企业、政府、社会机构共同建设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平台,如 “校企合作创业实验室”“政府扶持创业孵化基地”“社会资本参与的创客空间” 等。平台不仅要提供场地、设备等硬件支持,更要整合企业的技术资源、政府的政策资源、社会机构的资金资源,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 “技术研发 - 市场对接 -资金扶持” 的全链条服务。

丰富创业实践活动形式:通过举办 “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项目路演”“创业沙龙” 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展示创业项目、交流创业经验的平台;组织大学生开展 “企业实习”“创业调研”“项目孵化”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大学生参与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 +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项目,以项目驱动的方式提升创业能力。

(三)建设 “专职 + 兼职 + 行业专家” 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高校应加强对专职创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 “创业教育理论培训”“专业资质认证培训”“创业实践交流活动” 等,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参与创业项目孵化,积累实际创业经验,将实践案例融入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优化兼职导师队伍结构:邀请企业高管、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专家、律师、会计师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建立 “兼职导师资源库”,根据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需求匹配相应的导师;建立健全兼职导师激励机制,通过 “津贴补贴”“荣誉表彰”“合作项目对接” 等方式,提高兼职导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加强专职教师与兼职导师的沟通协作,形成 “理论指导 + 实践帮扶” 的师资合力。

(四)完善 “政策扶持 + 资金支持 + 服务保障” 的创业保障体系加强创业政策整合与宣传:政府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整合 “融资扶持”“场地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引进” 等方面的政策,形成 “一站式” 的创业政策服务平台;通过 “校园宣讲会”“政策手册发放”“线上政策解读平台” 等方式,加强对创业政策的宣传,让大学生全面了解政策内容和申请流程,提高政策的惠及面。

加大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建立 “政府 + 高校 + 企业 + 社会资本”多元化的创业资金支持体系,设立 “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创业担保贷款”“天使投资基金” 等,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简化创业贷款申请流程,缩短审批周期,提高资金发放效率;对优秀创业项目给予 “资金补贴”“股权融资对接” 等支持,助力项目快速成长。

提升创业服务保障水平:建立 “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为大学生提供 “商业计划书撰写指导”“法律维权咨询”“知识产权保护”“市场推广对接” 等全方位的服务;加强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跟踪服务,定期开展 “项目诊断”“运营指导” 等活动,帮助项目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分担机制,通过 “创业保险”“风险补偿基金” 等方式,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结论

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等多方主体的协同努力。从创业教育视角来看,只有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打造完善的实践平台、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完善健全的保障体系,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启迪 . 东北振兴视角下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 略 探 究 [J]. 商 业 经 济 ,2022,(08):194-196.DOI:10.19905/j.cnki.syjj1982.2022.08.028.

[2] 王璐 . 个性化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探 讨 [J]. 科 技 资 讯 ,2020,18(36):209-212.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07-5042-1351.

[3] 韩瑞平 , 杨逸隆 , 苏雅拉图 , 等 .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分析 [J]. 人才资源开发 ,2020,(03):47-48.DOI:10.19424/j.cnki.41-1372/d.2020.0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