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聚焦复述能力,发展言语思维

作者

侯超俊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明远书院学校 610041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指出“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复述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再表达”,也是学生言语思维加工、整合和创造的过程。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正从具象到抽象过渡,言语表达能力正在建构中,聚焦复述能力的培养,能很好地打通“输入”与“输出”的通道,让学生在梳理内容、组织语言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概括思维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打好基础。

一、当前小学语文复述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是“重形式轻思维”,部分老师把复述当成课堂任务,只求学生机械地照搬文本语句,不引导学生分析内容逻辑、提取关键信息,造成学生复述时“照本宣科”,不能体现思维加工;二是“重统一轻分层”,忽视小学低、中、高学段学生思维差异,对低年级学生要求过高概括,对高年级学生仍然停留在简单复述上,不能满足不同阶段言语思维发展需要;三是“重文本轻情境”,复述场景局限于课文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缺少表达兴趣,复述变成“被动完成任务”,不能激发主动思维。

二、以复述为着力点的言语思维教学策略发展

(一)分学段设计,强化言语思维基础

低年级(1 ~ 2 年级)主要是“具象辅助复述”,发展直观思维。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可以用图片,动作,道具等来帮助复述,降低复述难度。比如教《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可以做一张“小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变成青蛙”的连环画的卡片,让小朋友一边排卡片一边讲故事,也就是边看图边说句的过程里,在脑海里理清故事的发展顺序,掌握用“先……接着……最后……”这样表示顺序的连接词语组织语言表达,形成最初的“顺序思维”。

中年级(3~4 年级)是“梳理整合复述”,发展逻辑思维。学生在这一阶段开始有概括能力,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关键词表格”等工具,提取文本主要信息,再做结构化复述。比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海面、海底、海滩、海岛”这四处不同的地方及其每处的不同物体(例如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用思维导图梳理“场景——事物——特点”这种关系再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用“西沙群岛的 很富饶,那里的 __ 很有 _ 的特点。”来复述这个句子,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会文本内容又能让学生掌握“分类——概括——表达”这种思维方法。对于叙事类文本还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六要素复述,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达。

高年级( 5~6 年级)主要是“创造性复述”,发展创新思维。此阶段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开放性,教师可以在学生把握了文本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改变人称”“增加细节”“续写结局”等创造性复述的方法,打破自己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去年的树》时,可以让学生从“小鸟”这个角色出发补充小鸟在离开之前离别的心理活动:“我看到树的年轮,想好了我要是回来,一定要早点回来”;也可以从“树根”这一角色角度进行补充:让学说从这棵树变成了树根之后的经历,在“重构文本”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表达能力。

(二)巧用教学支架,激发言语思维过程

其次做好“示范支架”,学生知道“怎么想、怎么说”。教师先来个“范例复述”,复述的时候突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比如教学《司马光》,教师可以边复述边说明:“我先想想故事中有谁(司马光和小伙伴),再想想发生什么事了(小伙伴们掉到水缸里),最后想想司马光怎么做的(砸缸救人),按这个顺序‘人物、事件、解决办法’来说,就很清晰。”通过“显性化思维”, 让学生理解背后是为什么需要这样复述 , 不盲目跟风.。其二,搭好“评价支架”。通过学生的评价,优化学生的思维。可创设“复述评价表”,从“内容完整度”“逻辑清晰度”“语言生动性”这三个方面,来让学生自评、互评。中年级复述完之后,提问学生:“他有没有把西沙群岛每个地方的特点说清楚了呢?“要是加上‘像花朵一样开着五光十色的珊瑚’这句不就更好看了?“”通过互评可以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也可以借鉴别人思维方法提高言语表达的准确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拓宽言语思维广度

另一方面是举行“生活主题复述”活动。低年级可以让他们“复述今天的早餐”、“我今天吃包子,是妈妈蒸的,里面是肉馅儿,咬一口香香的”,在复述中学习观察和表达;中年级可以让他们“复述一次家务活”、“我先把衣服放进洗衣机里,然后倒上洗衣粉,按一下开关,30 分钟后再把它晾干”,在梳理步骤时提高逻辑思维;高年级可以让他们“复述一次难忘的经历”、“上次春游,我和同学们一起去放风筝,一开始风筝总是掉下来,后来我们调节了一下线的长度,最后终于成功放飞了”,在讲诉的过程中学会加人细节和情感,使言语更丰富一些。另一方面是融合文本设计“生活延伸复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以后,让学生复述“爸爸妈妈对自己某次作业的评价”,谈谈自己的感受;《伯牙鼓琴》教学后,让学生复述“自己和朋友之间互相理解的事儿”。“文本—生活”的联系,把复述变成表达真实的途径,这样可以加深对文本的认识,也可以扩大言语思维的应用空间。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复述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发展言语思维的“纽带”。教师要摆脱“机械复述”的误区,根据学段的不同分层设计,用支架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联系生活扩大应用空间,学生在“能复述、善复述”的过程中,慢慢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丰富的想象思维、灵活的创新思维,真正做到“以言载思,以思促言”,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进 . 小学语文教学中复述教学的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 [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1):98-100.

[2] 张勇. 营造复述语境提升表达能力[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 学术刊 ),2022(10):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