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多节点大尺寸内支撑梁施工质量的控制

作者

唐阁威 陈少军 李凌彦 曾杰儒 林声瀚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南方公司,广东 深圳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城市空间越来越显得狭小,立体空间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深基坑是立体空间应用的典型,近年来基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国家针对基坑安全做出了一系列要求。本文结合一在深基坑项目,简述深基坑内支撑梁施工,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多节点;大尺寸;内支撑梁;

1 工程基本概况

海口华润中心三期工程项目位于金贸东路北侧,项目占地面积余约3.8万平方米,设计地下3层,基坑深度约17m,周长约832.9m,地上由2幢住宅、1幢办公楼及裙楼商业组成。

工程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为:“支护桩+内支撑”作为本项目基坑支护基本形式。内支撑通过支撑立柱连接,共计有三道内支撑梁,每一道内支撑由约1000余条梁组成,梁尺寸为:1000mm×1000mm、1000mm×800mm。单条梁最多有钢筋40根,单个支撑立柱节点最多有7条梁相交,单个支撑立柱节点最多有280根钢筋穿过或焊接。

2 多节点内支撑梁施工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2.1 施工难点

1)施工土质极差,多为软弱土层甚至是淤泥层;

2)内支撑梁截面尺寸大,钢筋密;

3)支撑梁节点多,且节点位置多梁相交;

4)工程体量大,质量要求高,工期紧。

2.2 应对措施

基坑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在确保工期的前提下,为保证施工质量,结合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1)海口华润中心三期项目地处沿海地带,正负零以下5m均为回填土,往下至基坑底部均为砂层或淤泥层,在这样的土质下,工人无法正常行走,更不能进行施工作业,故需在每一道内支撑梁设计梁底标高基础超挖500mm深,并用砖渣换填至设计梁底标高,最后浇筑C15垫层;

(2)认真审图,明确节点位置各个交叉梁主次分别后,制定钢筋绑扎先后顺序及对应绑扎工艺;并引进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劳务班组,确保施工质量及进度;

3 施工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型钢柱标高复核→标高控制→砖渣回填→环形钢板标高控制→环形钢板焊接→垫层浇筑→彩条布铺设→钢筋绑扎及焊接→钢筋验收→模板安装→模板安装验收→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

4施工要点控制

4.1钢筋工程

4.1.1 钢筋施工顺序

内支撑梁中主梁在外,次梁在内;主梁分为对撑梁与八字斜撑梁,对撑梁在外,八字斜撑梁在内。因此内支撑梁的钢筋安装顺序为:对撑梁在外,次梁在中,八字斜撑梁在内。

在钢筋安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主梁底筋贯通钢筋应适当提高标高,保证次梁底筋非贯通筋可以穿过并焊接在环形钢板上;

(2)底筋非贯通筋焊接位置预留500mm长度不绑扎箍筋,满足焊接空间需求;

(3)梁钢筋较大,为保证焊接质量,焊接应统一使用电弧焊。

4.1.2 钢筋焊接

(1)钢筋与环形钢板、新钢立柱焊接

1)节点位置不多于四条梁相交

①底筋与环形钢板焊接

主梁底筋非贯通筋直接焊在环形钢板上;将主梁底筋贯通筋抬高后穿入次梁非贯通筋,并直接焊接在环形钢板上。焊缝长度均为双面焊接5d。

②面筋与环形钢板焊接

主梁非贯通筋直接焊接在环形钢板上,贯通筋适当抬高使次梁贯通筋穿过;次梁非贯通筋焊接在环形钢板下方。焊接长度均为双面焊接5d。

2)节点位置多于四条梁相交

①底筋与环形钢板焊接

优先确保主梁底筋非贯通筋焊接在环形钢板上,贯通筋适当抬高后使次梁非贯通筋穿过并焊接在环形钢板上。由于环形钢板空间有限,无法满足全部底筋非贯通筋焊接空间,无法焊接在环形钢板上的底筋非贯通钢筋,在其端部设置直角L型弯钩,焊接在型钢立柱上。焊缝长度均为双面焊接5d。

①面筋与环形钢板焊接

主梁面筋非贯通筋直接焊接在环形钢板上,贯通筋适当抬高后使次梁非贯通筋穿过并焊接在环形钢板上。环形钢板空间有限,无法满足全部面筋非贯通筋焊接空间时,为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施工:

1、无法焊接在环形钢板的非贯通面筋端部设置直角L型弯钩;

2、焊接在环形钢板下方的型钢立柱上;

3、环形钢板下的三角肋板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避开贯通筋,且数量不变;

4、焊缝长度均为双面焊接5d。

此做法在节点位置不多于四条梁相交,且为斜交时同样适用。

3)腰筋与型钢立柱焊接

型钢立柱桩施工时,由于土质等原因,造成立柱桩平面位置调整。调整后可能会导致内支撑梁腰筋无法通过。这种情况我们将腰筋断开,并在断开端部设置L型直角弯钩,焊接到型钢立柱上,焊缝长度双面焊接5d。

4.2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

由于现场混凝土供应的不确定性,不可避免留设较多施工缝,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对内支撑梁混凝土浇筑留下的斜面冷缝采取加固措施: ①采用一根直径为10mm带肋钢筋,间距1m加固;②加固钢筋位置距梁边500mm,插入深度为200mm。

5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一体化是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随着土地资源的可利用空间越来越少,我们将会遇到更多的软弱地质甚至是淤泥土质,“支护桩+内支撑”的基坑支护体系具有安全、稳定、可靠的特点,它的运用将会越来越广,越来越多。本文结合在建超深基坑项目的施工经验,简单阐述内支撑梁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并结合施工现场提出改进方法,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马可,陶铸,宋德鑫,范钦建,徐岱.浅述内支撑体系在某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江苏建筑,2019(02):98-100.

[2]吴正杰.SWM工法+型钢组合内支撑在某基坑工程支护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6):96-97.

[3]林英,曹孙胜.厦门市某商务中心基坑支护实例研究[J].福建建材,2018(11):21-23.

[4]梅若非. 钢支撑与混凝土支撑效果实例分析[D].武汉工程大学,2016.

[5]王巍.建筑深基坑内支撑体系施工的质量控制[J].福建建筑,2014(0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