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路径
香琴
广东广州市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 510000
数学学科不是单纯的数字运算加公式推算的技术活,背后还藏着复杂又精妙的表达语言,要从题干解读到概念生成,从图表剖析到逻辑推理,都要依靠阅读能力才行。当现在教育朝着培育核心素养的方向前进时,数学教学也脱离了传统的知识讲解模式,转而把培养自主探究问题、运用逻辑思考及处理问题等能力当作重点目标。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数学阅读能力变成了一种重要的助力成分,针对小学生这一阶段的认知水平来说,如果可以全面加强他们的数学阅读水准,一方面能够促进他们对学科知识认识更加深刻,减少因为误解造成解题出错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不断阅读中感知数学逻辑的严格性,激发起自身学习的兴趣,并渐渐形成符合时代特征的数学思维框架,为其日后持续成长铺下根基。
一、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价值
(一)促进核心素养下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思维能力属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部分,牵涉到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空间想象等诸多层面。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便是数学阅读,这个过程就是凭借思维工具来解读数学符号并塑造认知结构的关键步骤。在学习数学概念的时候,要通过抽象概括抓住其本质属性。当遇到具体问题时,就要用逻辑推理弄清楚已知条件和目标之间的联系。分析几何图形时,则必须依靠空间想象去领会它的结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既能给予他们的思维发展以实际支持,又能促使他们在持续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逻辑思维品质,从而全面提高核心素养[1]。
(二)确保数学知识学习的准确与系统性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严谨与系统,各知识点间有联系,任何理解上的偏差都会对后面的学习造成不利。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不仔细推敲题干表述或是概念的定义,就会导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有所偏差,这会影响学生解题的过程,也阻碍知识的构建。尤其是在学习运算相关的知识时,如果不能准确地抓住题中运算符号、数值范围等要素,常常会出现计算错误。而在教授概念时,如果不去考虑一些限制,很难理解知识的本质与范围,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准确提取数学文本的核心信息,真正理解知识,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基于“关键词提取”理论,引导学生精准获取数学信息
“关键词提取”理论认为通过识别文本的核心要素,能够实现对文本中关键信息的快速获取,并排除冗余信息的干扰。在数学学科阅读过程中,题干中的数据、运算符号、限定条件、概念中的核心术语、图表中的标注信息等都是关键的构成要素,对其准确把握是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关键词提取”理论应用到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关注重点”的阅读思维,提高阅读效率和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核心素养框架下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的教学要求。
例如,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小数除法》中“解决问题”模块:“小强的妈妈要将 2.5kg 香油分装在若干个玻璃瓶里,每个瓶子最多可盛 0.4kg 。至少需要准备多少个瓶子?”)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关键词提取”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读题,梳理出“ ⋅2.5kg′ ”(香油总量)、
”(单瓶容量上限)和“至少需要多少个瓶子”(核心问题)等关键信息,还要注意“最多”“至少”等限制词,判断是否要用“进一法”求解。指导学生使用核心要素去分析“总质量 ÷ 单瓶容量 Σ=Σ 瓶子数量”这个基本公式,联系题干中的“实际装油要满载而且没有剩余”的隐含条件,确定最后的结果应该进行向上取整的操作。这样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情境的理解与关联能力,实现核心素养中“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图文转化”理论,促进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多元表达方式
“图文转化”理论旨在创建起文本信息同可视化表达,比如图表,图像等之间的双向互动状况,凭借图形直观的特点以及文字精确的描绘,助力学习者领悟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数学语言有着非常高的符号化和抽象化程度,所以给小学生带来认识上的麻烦。“图文转化”方法可以将复杂的数学概念用图形或者图表来表示,也可以把视觉材料变成简单明了的文字叙述,进而减轻理解的困难,促使学生养成数形结合的思维习惯,这正好体现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部分。
例如,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因数与倍数》第二单元“3 的倍数特征”为例:“圈出下表中3 的倍数,观察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表格包括 1-100 的数字),教学设计可以运用“图文转换”理论指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探究。教师要明确任务目标,即圈出3 的倍数并总结规律,接着采用“圈点标记”,利用图形化手段把抽象的数字概念转成直观的视觉符号。之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被圈出的数字,按照个位、十位等维度分解,而且在旁边画简明示意图,标出各个数位的数值以及它们的总和,像12 就可表示成“ 1+2=3 ”。通过“文本解析- 图表标注- 图形构建”的递进学习路线,学生可直观体会到“若某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 3 整除,那么这个数就一定是 3 的倍数”这样的数学规律,从而冲破抽象概念的认知瓶颈。在此期间,学生的数形融合思想方法得到加深,核心素养里“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全方位提升。
结语
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在学科教学工作中,其反映了学生信息获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认知能力等素养的内在表现特点。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核心素养理念下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可以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保证知识学习的准确性与系统性,为其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数学学科规律,创新性地运用“关键词提取”“图表解析”等科学方法,形成高效有序的数学阅读训练体系,促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提升能力,把数学阅读变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核心工具,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罗庆望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5,11(25):67-69.
[2] 林琦琛.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34):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