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李慧敏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黄龙镇中心小学
21 世纪被称为“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具备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宝贵资源。小学科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学生能细致观察实验现象,锻炼其敏锐的观察力。同时,对实验结果的思考和分析,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等,为形成全面科学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和趣味性,成为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钥匙。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亲眼见证科学原理的呈现,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吸引力。实验过程中的新奇发现和成功体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为持续的科学探索之旅点燃不灭的动力。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力。在实验中,学生亲自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分析数据,这一系列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更激发了创新思维。通过解决实验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如何在探索中寻求新知,为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探究式实验教学
探究式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翻转传统课堂。教师化身为引导者,鼓励学生主动出击,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分析数据、总结结论。在这一连串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学习——自主探究,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大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探索中成长,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跨学科整合实验教学
跨学科整合实验教学,打破学科壁垒,让知识跨界融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师巧妙融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领域知识,设计出别开生面的实验项目。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不仅跨越了单一学科的局限,更在跨学科的知识海洋中自由遨游。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跨学科整合能力,为未来的多元化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知识的力量在跨界中绽放光彩。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犹如一股清泉,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巧妙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实验现象和过程以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验现场,观察更直观,理解更深刻。同时,多媒体设备还成为了师生互动的神奇纽带,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在线问答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及时解答疑惑,调整教学节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科技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让科学实验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加高效便捷。
三、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探究式实验教学案例——《水的沸腾》教学目标:深入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学过程:引入阶段,教室里的大屏幕亮起,一段引人入胜的视频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目光。视频中,一壶水在炉火上逐渐升温,水面开始泛起细微的波纹,随后,无数小气泡从水底冒出,越来越大,直至水面翻滚沸腾。学生们瞪大了眼睛,好奇心被瞬间点燃。
“水为什么会沸腾呢?”教师适时抛出问题,学生们纷纷开始猜测,有的说是因为水热了,有的说是因为水里有气泡。设计实验方案阶段,学生们分组讨论得热火朝天,他们设计出了各自的实验方案,明确了实验步骤,甚至还列出了注意事项,比如要注意安全,不要烫伤手,要准确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等。实验操作阶段,学生们小心翼翼地加热着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面,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当水终于沸腾时,他们兴奋地记录下温度——100 摄氏度,并观察到水面翻滚、气泡不断冒出的壮观景象。分析讨论阶段,学生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实验结果。他们明白了,水沸腾是因为水温升高到了一定程度,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使得水分子能够摆脱彼此的束缚,形成气泡并上升到水面破裂,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总结反思阶段,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实验让他们真正理解了水的沸腾现象和原理,而且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他们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升,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实验中体验到了科学的魅力,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案例二:跨学科整合实验教学案例——《植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揭秘植物的生长奥秘,掌握其生长条件与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促进跨学科知识整合。教学过程:引入阶段,教室里播放着一段精美的植物生长视频。从种子破土而出,到嫩叶舒展,再到花朵绽放,每一个瞬间都让学生们惊叹不已。“植物为什么会生长?它们需要什么条件呢?”教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设计实验方案阶段,学生们分头行动,他们不仅翻阅了生物书籍,还结合了物理的光合作用原理、化学的土壤养分知识,设计出了一个跨学科的实验方案。他们决定用不同光照强度、不同土壤湿度和不同肥料种类来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数据。实验操作阶段,学生们小心翼翼地照料着每一株植物,定期测量它们的生长高度、叶片数量,并记录光照时间、浇水频率和肥料用量。经过几周的观察,学生们发现,光照充足、土壤湿度适中且施用了适量肥料的植物生长得最为茂盛,其高度达到了 20厘米,叶片数量也远超其他组。分析讨论阶段,学生们热烈地讨论着实验结果,他们明白了植物的生长不仅需要水分和养分,还需要光照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在科学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我们不断探索与创新,旨在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跨学科整合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元化模式,我们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培养了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愿每一位孩子都能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科学之光,勇敢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科学之路,因你们的参与而更加精彩,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创新者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利民 . 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探索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 2022(19):16- 18.
[2] 姜国莲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与思考 [J].读与写(教师), 2021, 000(012):P.1- 1.
[3] 黄小莉.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探究[J]. 新智慧,2023(3):69-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