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路径
武迎春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新戴河初级中学 063600
信息科技为初中生打开了认识未知信息世界的大门,同时在计算思维培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日常教学中,借助信息科技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更能让他们学会解决各类与计算相关的问题,逐步提升信息素养。通过接触信息技术,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能了解更多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而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而且,掌握信息科技相关技能,还能助力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深造和职业发展中更具优势。
一、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培养计算思维的价值
(一)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计算思维以逻辑推理、抽象分析、算法设计为核心,引导学生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可处理的小问题,通过寻找规律制定解决方案。具备这种思维的学生,能更灵活地应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挑战,无论未来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快速适应未知情境,提出有效解决思路。
(二)激发创新潜力
当前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计算思维正是培育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原理搭建模型、创新解决问题,既能帮助他们深化对兴趣领域的理解,又能促使他们在现有知识基础上产生新想法,逐步提升创新能力。
(三)强化跨学科学习能力
全球复杂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融合,计算思维作为通用认知工具,能帮助学生打破学科界限。例如,在分析数据问题时,可结合数学统计与信息技术工具,综合运用多领域方法探究问题,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其在多变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二、初中信息科技培养计算思维的教学原则
(一)有序性原则
教学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推进。设计课程时,要确保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避免知识碎片化。比如,讲解编程时,先从简单指令学习,再过渡到流程控制,最后尝试完整程序设计,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间的逻辑关联。
(二)深度性原则
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操作技能层面,需引导学生探究技术背后的原理与逻辑。例如,教授软件使用时,不仅要教会操作步骤,还要让学生理解功能实现的算法逻辑,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结合技术伦理案例,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与挑战。
三、初中信息科技培养计算思维的具体策略
(一)关注细节,提炼本质 —— 训练归纳能力
抽象能力是计算思维的核心,教师需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中提炼关键信息,把握问题本质。在网络基础教学中,可通过三步活动训练:首先,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互联网工作原理,如用 “快递运输” 类比数据包传输,让学生理解路由选择、数据拆分与重组的逻辑;其次,组织小组讨论 “IP 地址的作用”“域名系统的意义”,从多角度深化理解;最后,分析 “网站无法访问” 等故障案例,引导学生拆解问题,锻炼逻辑分析与归纳能力。
(二)拆解任务,化繁为简 —— 培养逻辑思维
面对复杂任务,教师需指导学生按 “主次分明、分步解决” 的思路拆解问题。以编程项目教学为例,若需开发简单游戏,先与学生明确项目目标,再拆解为 “角色设计”“背景制作”“移动代码编写” 等模块,每个模块作为独立学习单元。学生分组完成任务时,既能专注当前模块,又能理解各部分与整体的关联,减少任务压力的同时,逐步形成系统化逻辑思维。
(三)搭建模型,简化问题 —— 提升复杂问题处理能力
通过构建模型将复杂现实情境简化,是计算思维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图表、公式等形式表达问题逻辑。例如,讲解计算机网络时,让学生绘制拓扑结构图,标注设备连接关系与数据流向;探讨算法效率时,结合 “购物清单优化” 案例,对比清单排序前后的购物时间,让学生理解 “优化步骤” 的意义,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四)设计算法,优化流程 促进深度反思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步骤集合,教学中需从基础算法入手,引导学生理解逻辑并优化。比如,讲解排序算法时,先用 “卡片排序” 演示冒泡排序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步骤;再提出 “卡片数量增多时效率如何变化” 的问题,过渡到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的学习;最后组织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思考 “不同场景下的最优算法选择”,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反思习惯。
(五)仿真实验,验证假设 —— 总结实践经验
借助软件工具开展仿真实验,能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在试错中调整方案。数据处理教学中,可让学生用 Excel 或 Python 分析 “学生身高数据”:先引导学生提出 “男生平均身高是否高于女生” 的假设,再教授数据导入、图表绘制等操作,通过数据分析验证假设;若结果与预期不符,引导学生排查 “样本量不足”“数据异常” 等原因,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与逻辑推理能力。
(六)反思改进,迁移应用 —— 强化知识运用
项目结束后,组织针对性讨论,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并迁移应用。例如,网页设计项目完成后,围绕 “优化用户界面” 展开讨论,提出“网站最吸引用户的元素是什么”“重新设计会做哪些调整” 等问题,让学生分享得失;课程尾声布置开放性任务,如 “用网页设计思路优化班级黑板报布局”,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方法迁移到其他领域,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
结语
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通过细节观察、任务拆解、模型搭建等策略培养计算思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教师需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基础,平衡教学的有序性与深度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思维方法,既能深化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又能将思维能力迁移到跨学科学习与生活中,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春玉。计算思维在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培养实践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23):110.
[2] 周海生。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计算思维培养实践 [J]. 教育界,2023(34):35.
[3] 师文浩,王睿娴,王立生。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信息科技实验教学:以初中《信息编码与二进制》为例 [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18):44.
[4] 孙建。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研究 [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