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提问设计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徐永祥
石首市文峰初级中学 湖北省荆州市434400
初中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念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媒介,它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精心设计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及其内在规律有更深刻的了解,而且能够通过分析和思考推动其核心素养的全面进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联系课程目标以及学生实际状况来合理构建提问架构,保证所提问题既包含基础知识的学习要素,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意识。
一、初中历史课堂提问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 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相关性研究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教育学者强调初中历史教师应当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辨析能力。然而,大多数学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过度依赖历史教师,不愿意进行自主探究。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并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层学习。课堂有效提问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通过设置问题链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完善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情境的真实性需贴合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相关性则要紧扣教材重难点及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感知历史价值,提升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与思辨能力。
(二) 问题层次的递进性与启发性研究
课堂提问要依照逻辑递进原则,通过逐步深化的问题设计来改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基础性问题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并且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思辨性问题则要学生联系已有的认识去推论和证明;探究性问题更多地着重于唤起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问题,并且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里,教师应当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凭借精心安排的问题序列慢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这种开放性提问既能有效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明显地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把递进性和启发性结合起来的教学手段,既有益于系统地推进知识的内化,又有利于有力地支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保证所提问题既契合认知发展的规律,又真正推动分析和评价能力的进步。
(三) 问题设计的开放性与多元性
开放式问题的设计能够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质,促使学生于探寻中形成多样的认知结构,冲破传统的单一化思维模式。考虑到历史这门科目里包含着很多复杂的事情以及人物之间的关联,因而研究出来的成果很少存在明确的答案或者结论。这时老师便可借助开放式的问题指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与论述。针对有着不同教学目的的教学任务,教师要灵活创造出包含事实表达、概念阐释、对比研究以及价值评估等各种层次的涵盖问题架构系统。 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方法,可以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来,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这种开放且多元化的提问方式具备包容性特征,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需求差异,进而推动教学成果的整体改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实践活动以及小组合作模式,把开放式问题以多种表现形式融入进去,在同伴交流时引发思维上的碰撞,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二、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实践策略与创新路径
(一)结合教材特点创设问题链
作为教学活动的关键依循,教材给问题链的设计赋予了重要的理论依托。问题链属于按逻辑顺序排列起来的连续性问题序列,其根本目的就是引领学生通过系统的解题流程达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备课阶段,教师要仔细剖析教材的内部逻辑架构,找出关键的知识点,再以这些知识要点为基础去规划连续的问题序列。拿某个历史事件来说,在教学当中,可以先从时间,空间等基本要素着手,慢慢深入探究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的来龙去脉,最后集中到对它产生深远影响的评价上。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可以有效地防止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让学生围绕着清晰的线索有条理地展开思考。采用这样的办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层次感,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教师要把问题链同课程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各个环节都服务于核心素养的培育需求。
(二) 基于历史材料设计探究性问题
在历史教育里恰当利用史料资源,可以给课堂提问给予充实的素材支撑。教师通过图像,文献以及史料片段之类的媒介来营造情境,促使学生参与到探究性学习活动当中。构建问题框架的时候,要顾及到理解与分析这两个层面。一方面要让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学生根据史料开展理性推理的能力。拿某个历史人物的言论来说,教师可以解释其思想背景及其时代价值,以此唤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加深对思想内涵的认识。依靠史料展开教学,既能帮助知识传递,又可有效推动学生史料实证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提升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对比与辨析之中改进自身综合素养,进而学会如何辨别史料真假,做到学科核心能力的全面进步。
(三) 基于生活实际的价值思考引导
历史教学里的课堂提问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或者技能训练层面,应当更多地引领学生开展深层次的价值思考,这样才能加强学科教育的时代意义。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规划一些与现实情况密切相关的话题,促使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仔细分析社会现象。在讲解改革开放有关话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巧妙地布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去探究它给当代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机制。这种问题的设计有益于学生构建起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加深对自身国家发展道路的认识。利用价值导向的方式来实施教学,学生不但可以学到历史知识,而且还能渐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这样就把历史课堂变成培育核心素养和公民意识的关键场所。在操作环节里,教师可以采用辩论,研讨之类的互动形式,促使学生在多种视角相互冲击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水平,还要学会接受并尊重各种不同的看法。
(四) 信息化手段助力互动效果提升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模式革新给予了关键机会。多媒体设备加上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明显加强提问环节的互动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即时回馈系统或者在线测评工具,促使全体学生积极投入讨论,从而改变传统课堂上少数学生主导的局面。依靠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教师可以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提问策略。而且,网络环境为课后延伸学习搭建了方便的平台,学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展开深入交流并自行探究。
三、结束语
初中历史教育范畴内,有效的提问不仅是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而且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工具。高质量的问题设计应符合真实性、递进性、开放性等基本准则,并且要通过问题链构建、史料分析、情境创设以及信息技术融合等多种途径来加以改善。恰当运用提问策略,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内容的认识,又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考水平和价值评判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婷 . 初中历史课堂引导学生“ 深度学习” 的策略 [J]. 学周刊 ,2023,39(17):34- 38.
[2] 李璐 . 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J]. 教育学 ,2025,42(07):39- 43.
[3] 孙洁 .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与实践策略 [J]. 教育学 ,2025,42(08):44-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