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杨洁莹
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台前小学 511533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同学们的主体地位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课堂讨论作为一种以同学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讨论形式化、同学们参与度低等。因此,探讨有效的课堂讨论策略,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讨论目标,激发同学们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讨论中,设定明确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清晰且具体的目标能够为同学们提供明确的方向,引导他们在阅读、思考和交流过程中有重点地探索和分析问题。这种目标导向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明确性和目的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此外,目标的设定必须充分考虑同学们的认知水平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如果目标过高,同学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挫败;而如果目标过低,则无法充分调动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讨论目标,确保其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够让同学们通过努力达成。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设定讨论目标为“找出文中描写西沙群岛美丽和富饶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明确的目标,同学们在阅读课文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寻找信息,并在讨论中积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二、营造讨论氛围,促进同学们参与
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是激发同学们参与讨论的关键因素之一,它能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且充满尊重的交流空间。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营造这种积极的氛围。首先,教师需要创设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这可以通过布置温馨的教室、使用温和的语言和友好的肢体语言来实现,让同学们感受到课堂是一个无压力的交流场所。其次,教师要营造民主的氛围,确保每个同学们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无论他们的观点是否成熟或与众不同。通过这些方式,教师能够逐步建立起一个积极的课堂讨论氛围,让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更愿意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从而促进知识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提升课堂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例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蟋蟀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然后组织同学们分组讨论“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这种轻松的氛围能够让同学们更愿意参与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引导讨论方向,提升讨论效果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它如同航标灯,为同学们指引方向,确保讨论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同学们的讨论情况,敏锐地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和困惑的节点。当同学们在讨论中遇到瓶颈、思路受限时,教师应及时介入,通过巧妙的提问、启发式的提示,引导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们突破思维定式,拓展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讨论某个文学作品的主题时,教师可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同学们挖掘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内涵。同时,教师还应善于运用总结的方式,将同学们零散的观点进行梳理整合,提炼出关键信息和核心观点,帮助同学们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使他们对讨论内容有更系统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能够提升课堂讨论的效果,还能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同学们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讨论“闰土的形象以及鲁迅对他的情感态度”。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闰土的哪些行为让你印象深刻”“鲁迅为什么对闰土念念不忘”等问题,引导同学们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观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课堂讨论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明确讨论目标、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以及引导讨论方向,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促进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从而提升课堂讨论的效果。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堂讨论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同学们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课堂讨论策略,为同学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孔庆振 . 课堂讨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J]. 语文天地 ,2015,(33):36.
[2] 刘克兴 . 分析有效课堂互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J]. 新课程 ,2022,(38):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