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年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的检测结果分析
李凤艳
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 666100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为 2023-2024 年在我院就诊的全部孕产妇共计 4668 例,均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检测。
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艾滋病、梅毒抗体及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梅毒抗体检测试剂和乙肝表面抗原试剂由上海科华有限公司生产提供;,艾滋病检测试剂由北京万泰公司提供。所有检测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判定均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判断。其中梅毒阳性送皮肤科做确诊试验;艾滋病初筛阳性后用替代试验确诊并送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
2 结果
对 2023 年 2290 例孕产妇进行“三病”检测,共检出艾滋病阳性 6例,阳性率为 0.26% ;梅毒抗体阳性 63 例,阳性率为 2.75% ;表面抗原阳性 91 例,阳性率为 3.97% 。见表 1。
表1 2290 例孕产妇乙肝、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结果

对2024 年 2378 例孕产妇进行“三病”检测,共检出艾滋病阳性 7例,阳性率为 0.29% ;梅毒抗体阳性 78 例,阳性率为 3.28% ;表面抗原阳性 87 例,阳性率为 3.66% 。见表 2。
表2 2378 例孕产妇乙肝、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结果

3 讨论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均为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同时也是进行严格管理的传染病。一直以来,我国对传染病的控制都十分重视,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因传染性疾病存在潜伏期,思想开放加上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等传染病,始终不能彻底杜绝,因此临床防控十分重要。
据研究发现,国内妊娠梅毒的发生率为 2‰ -5‰ [4],而我院检测到两年的数据分别是 2.75% 和 3.28% ,远远超出了平均水平;2023 年孕产妇乙肝的发生率为 4.56% ,而我院检测到 2023 年的数据 3.97% ,略低于全国水平,但因母婴传播仍是我国目前慢性 HBV 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且 1 岁以内的婴儿和 6 岁以内儿童感染 HBV 后分别有 80%-90% 和 30%-50% 会发展成慢性化 , 影响其日后健康成长 [5],亦应引起重视; 2020 年我国孕产妇HIV 的发生率为 0.06% ,而我院检测到 2023 年和2024 年的数据分别是 0.26% 和 0.29% ,故孕期应尽早普及孕产妇 HIV检测和产前咨询[6] , 规范的围产期管理,以达到有效阻断 HIV 母婴传播的关键[7]。
分析本研究数据,孕产妇“三病”发生率明显偏高,可能是由于近年来思想开放、民族通婚、国际通婚不断增多,且部分人群存在不想受约束,安全观念不足,不良生活行为等。
综上所述,今后工作中应持续深入扩大检测,继续提高孕早期检测率,加强健康宣教,提高特殊人群防范意识,鼓励育龄期女性及其伴侣进行咨询检测,避免传播。适龄妇女尽早开展“三病”检测,便于早期发现病毒携带者,并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发生,以达到落实优生优育政策,持续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翟福英 , 潘旭萍 .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在母婴阻断中的价值分析 [J]. 中国农村卫生 ,2017,3(12):41.
[2] 姚岚 . 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血清学的监测分析 [J].中国医药指南 ,2020,18(3):155-156.
[3] 王 亚 萍 , 刘 惠 媛 , 石 裕 明 , 等 . 乙 型 肝 炎 病毒 感 染孕 妇 561 例 的 临 床 特 征 及 母 婴 阻 断 情 况 [J].广 东 医学 ,2018,39(4):569-572.
[4] 古亦斌 , 李阳 , 朱 丽 萍 ,等 . 上 海 市 2013 年 至 2015年 梅 毒 感 染孕产妇治疗情况及其不良妊娠 结 局 相 关 因 素 分析 [J]. 中 华 传 染病杂志 , 2019, 37(4):214-219.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epatitis B Fact sheet. Updated July2017.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 fs204/en.
[6] 高月倩,白君宜,王辰,等 . 2021 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性传播感染治疗指南》关于阴道炎症的诊治规范解读[J].中 国 实 用 妇 科 与 产 科 杂 志 ,2021,37(10):1007-1012.
[7] 马莉,卞美璐,陈曦,等 . 性传播疾病 10 联检联合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和宿主基因甲基化检测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37(12):1250-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