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涵式发展的本科院校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陈璀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677000
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的航空行业也开始飞速发展,作为服务行业,航空行业需要更全面、更高水平的服务人才,来帮助提高我国航空行业的服务现状,相关专业于 2019 年开办本科专业,成为我国的新专业之一,如何帮助专业快速发展,培养全面人才,是新专业要面临的首个问题。
1.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1.1 专业布局与办学模式
随着 2019 年开创新专业以来,我国已有 46 所高校开设该专业,此专业的主要目的是为航空专业提供更优秀的人才,开设相关专业的学院,多为航空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和独立院校。多数院校已与航空专业取得合作,为相关行业提供专业人才,实现人才共育,提高了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人才就业率。作为新开办的专业而言,普及率稍有不足,但已经能稳定为相关行业输出专业人才,助力我国航空行业健康发展。
1.2 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人才的相关课程主要包括《艺术学概论》《民航服务礼仪》等,此类课程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理论与专业知识,加强了学生的艺术水平,增强学生的服务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部分院校推出实践课程,根据学生需求配备实操环境,让学生在模拟课程中进行紧急训练,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但相关专业起步较慢,部分院校配备设施依欠缺,实训缺乏综合性[1]。
1.3 人才培养成效与挑战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人才专业需要培养全方面的航空服务行业人才,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较高,相关行业存在巨大的人才需求,多数就业生毕业就职于国内外专业航空公司,就业率超过了98%。随着该专业的普及,多数院校已开展航空服务专业与管理人才专业,缺乏特色的流水线培养降低了学生的竞争力,需要及时开展特色教育。部分学校师资教员不足,教师缺乏相关教育经验。前沿数据缺失,学校教学脱离商业需求。
1.4 质量保障与创新发展
随着专业的热门,专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还需要控制专业的质量,避免无效扩张,专业课程质量与师资教育力量需要得到保障,确保专业发展期间具有创新新发展,保障专业的整体质量,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创新发展。新专业的开展就是要在保障质量的情况下,解决生源、师源、教学设备与教学质量问题,达到真正人才输出的目的。
2. 本科院校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2.1 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契合度不足
随着新专业的开展,部分院校跟风,开展是没有做好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导致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为行业提供所需要的人才,不能充分反映行业的最新需求。错误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滞后性影响了人才就业率,限制了行业的发展。传统培养与行业之间存在较大隔阂,新型技术的使用与学校的培养方式之间存在较大鸿沟,导致人才滞后,无法适应就业需求。
2.2 课程体系建设系统性不足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人才专业较为复杂,新型专业缺乏相关国家教学质量标准,导致学科之间融合不够完善,行业背景与行业发展现状缺失,培养的人才无法完全适应行业现状。航空作为国际专业,需要进行国际化培养,部分院校重点偏移,忽略了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人才专业的服务性,难以满足行业的国际化需求。
2.3 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时效性欠缺
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不足,具有明显的偏重性,实践训练着重于应急处理、对象服务等,导致实训项目碎片化。部分院校缺乏相关设备,经费不足,无法配置齐全,影响教学的结果。校企深度合作不足,学校无法判断行业变化与前景,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就业环境。部分学院对学生的培养严重落后于时代进步,学生对就业环境判断存在误差,难以适应充满高科技的新环境[2]。
2.4 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性短缺
高校教师与企业导师教学方式无法统一融合,导致学生接受的教育存在差异,高校教师以理论讲述为主,缺乏实践。企业教师注重实践,拥有一定的从业经验。但教育经验不足,无法为学生构建系统的教育方式。学生在接受双方教育时,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形成矛盾,经验丰富,具有实操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稀缺,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2.5 质量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新专业从出现到全面推广的时间较短,但相关教育标准与质量监控机制存在欠缺,需要经历漫长的考核才能制定,短时间内新专业的教育质量与评判标准难以落实,无法控制教学质量。毕业生与长期从业者采访资料欠缺,无法形成长效反馈。部分院校在学生毕业后就不在关注学生的就业现状,仅仅就业率一个数据,无法反馈整个市场情况。
3. 基于内涵式发展的本科院校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3.1 人才培养目标优化
鼓励校方与企业达成合作,为企业定向培养专项人才,企业向校方提供就业前沿信息,加深校企融合。定期对行业前景进行研究,按照行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用内涵式发展的方式,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更全面、素质更高的服务性人才。为航空专业提供具备多方面知识的人才,助力航空行业发展,比如航空 + 物联网,航空+ 人工智能等。
3.2 课程体系重构
重构课程体系,深度开发课程中的艺术与管理,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形体训练、服务美学、艺术鉴赏等课程,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建立相关的心理服务课程与沟通课程,培养出更全面的人才。根据行业要求,为学生提供国际语言培养,提升行业的国际性。在课程中展现出行业培养的优势,助力行业全面发展。
3.3 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加深校企合作,学校无法负担学生的实践设备时,让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实践,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能够让企业更了解学校培养的学生的短板,进行专项的入职培养,让学生更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导师全面参与学生的培养,理论教学进行期间,让企业教师现场观摩,将相关内容进行融合贯通,协助促进内涵式发展。
3.4 师资队伍建设
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进行交换培养,企业的教师具备优秀的从业经验,学校教师有丰富的育人经验,二者结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招纳从业人员进行教师培养,培养出具备相关经验的专业教师,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定期开展教师培养工作,让学院教师在企业进行实习,助力教师个人发展。专业教师学习行业知识的时间不得少于六个月,让教师深度融入教学中。
3.5 质量保障体系
开发完善的教学水平评级系统,进行专业课程的制定,帮助相关专业健康发展。为相关专业毕业生建立全面的职业反馈系统,随时跟进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了解行情的变化。为企业设立全面的反馈制度,让企业为学生培养提供指导,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专项培养,补齐课程短板,让人才具备更高的专业性和专业知识[3] 。
结语
新专业建立需要面临多个问题,为社会输出更优秀、更全方位的社会人才,是本科院校的根本目的,帮助本科专业克服建立的问题,才能建立起更长久发展的相关新专业。
参考文献
[1] 黄黎玲 . 基于内涵式发展的本科院校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23(1):120-123.
[2] 陈健 , 刘颖 , 延艳芳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 [J]. 品位·经典 , 2022(15):87-89.
[3] 黄黎玲 . 论研究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重要性 [J]. 中国航班 , 2022(18):20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