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作者

赵玉一

江苏省盐城市创新高级中学

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四个阶段,十多年来高考作文一直停留在新材料作文阶段,也有专家把第四阶段称为命意作文阶段。高考作文占据着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作文的众多得分要素里,审题立意又堪称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环节。正如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所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一篇作文如果没有准确而深刻的立意,就如同军队没有统帅,即便语言再华丽,辞藻再优美,也只是一盘散沙,难以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审题立意,是写作的起点,也是方向标。它要求考生在面对题目时,精准地把握题目内涵、明确写作方向,并确立一个鲜明而深刻的主题思想。只有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基础上,考生才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和论述,使文章内容充实、逻辑严谨、思想深刻。然而,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审题立意却并非易事,常常会陷入各种误区,导致作文偏离主题、立意肤浅。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剖析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与技巧,为同学们的高考作文之路点亮明灯。

一、火眼金睛识题意:审题技巧来揭秘

(一)、咬文嚼字,抓住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的核心与关键所在,它们如同文章的 “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通过仔细分析这些关键词句,我们便能准确地确定立意的方向。在面对高考作文题目时,同学们一定要练就一双 “火眼金睛”,敏锐地捕捉到那些能够揭示材料核心的关键词句。透过它们,我们能窥探到命题者的意图。在 2023 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中,“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其中 “技术发展”“掌控时间”“时间的仆人” 便是关键词。“技术发展” 是前提条件,“掌控时间” 和 “时间的仆人” 代表着技术发展对人们时间运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抓住这些关键词,我们就可以从科技与生活、个人与时间管理等角度去立意,探讨如何在技术发展的浪潮中,合理利用技术,成为时间的主人。再比如 2022 年新高考 Ⅰ 卷作文题 “本手、妙手、俗手”,“本手” 是基础,“妙手” 是创造,“俗手” 是因对 “本手” 理解不足而产生的不当之举 ,三者关系紧密,只有准确把握这三个关键词的内涵,才能深入探讨基础与创新、积累与突破等主题。

在剖析关键词句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对关键词进行定义和解释,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二是分析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对比关系、递进关系等;三是关注关键词在材料中的出现频率和位置,频率较高或处于关键位置的词句往往更为重要。通过咬文嚼字,我们能够精准把握材料的核心,为立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挖掘隐含,读懂弦外之音

寓意类材料在高考作文中并不少见,这类材料往往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或形象的比喻,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社会现象。对于这类材料,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隐含信息,才能准确把握题意。比如,有一则寓言故事:“一只老鹰从悬崖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这则寓言表面上是在讲述乌鸦模仿老鹰抓羊失败的故事,但其隐含的信息是在告诫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盲目模仿他人,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发展的道路。

在挖掘隐含信息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联系生活实际,将材料中的故事或现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从而找到材料的寓意与生活的契合点;二是分析材料中的人物、事物的特点和行为,从其行为动机、结果等方面去揣摩隐含的意义;三是关注材料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命题者通过材料想要传达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信息,是倡导某种价值观还是批判某种现象,这些都能帮助我们准确把握材料的隐含信息。只有读懂材料的弦外之音,我们才能在立意上做到深刻独到,使文章脱颖而出。

二、独树一帜立高意:立意提升之道

(一)、高瞻远瞩,提升立意高度

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不应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小情小感、琐碎经历,而应展现出对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关注与思考,从更高的层面去立意,从而提升文章的格局和思想深度。以 2021 年全国甲卷的高考满分作文《可为与有为》为例,这位考生在论述时,没有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对于 “可为” 与 “有为” 的理解,而是将视野拓展到了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文章中提到 “在觉醒年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他们坚信国家必有可为,于是舍生忘死,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终成有为之人,铸就新中国的基石。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山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先辈们以热血践行‘可为’的信念,成就‘有为’的功绩。在当代,从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到杂交水稻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从高铁纵横驰骋,到 5G 引领通信变革,无数科研工作者、建设者们,在各自领域中,以‘可为’的勇气和担当,创造出‘有为’的辉煌成就,推动着国家不断向前发展。” 通过这些论述,考生将个人的 “可为” 与 “有为” 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使文章立意高远,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想要提升立意高度,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就要关注时事新闻、社会热点,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积累素材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大局观和时代眼光。在写作时,学会从个人经历出发,延伸到社会现象、国家命运,使文章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二)、另辟蹊径,展现独特视角

在高考作文中,若能打破常规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往往能展现出独特的视角,让文章脱颖而出。比如,对于 “挫折” 这一常见主题,大多数同学可能会从正面论述挫折能磨炼意志、促进成长等观点。然而,有位同学却另辟蹊径,从 “挫折是人生的调味剂” 这一角度出发,提出挫折不仅能带来痛苦和挑战,更能为平淡的人生增添别样的滋味。文章中这样写道:“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如果一路都是坦途,风景难免单调乏味。挫折就如同旅途中的风雨、泥泞和坎坷,虽然会让我们暂时受阻,感到疲惫和迷茫,但正是这些挫折,让我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领略到了别样的风景,收获了成长的喜悦。它让我们更加珍惜成功的不易,也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就像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正是这些挫折,成就了他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也让他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倘若他一生顺遂,或许我们就无法领略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以及‘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 这种独特的视角,使文章摆脱了千篇一律的论述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总结要点,展望未来

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练习的技能,它关乎着文章的质量和分数。通过咬文嚼字剖析关键词句、立足整体避免断章取义、挖掘隐含读懂弦外之音等审题技巧,我们能够准确把握题目内涵,明确写作方向;运用高瞻远瞩提升立意高度、另辟蹊径展现独特视角、联系现实增强文章厚度等立意方法,我们可以使文章脱颖而出,展现出自己的思想深度和独特见解。

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要多读优秀范文,学习他人的审题立意思路;多关注生活,积累丰富的素材,为写作提供坚实的支撑;多进行实战演练,将所学的审题立意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只要大家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攻克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难关,在高考的考场上,妙笔生花,以清晰准确的审题、深刻新颖的立意,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斩获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