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五育并举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探究

作者

杨文树

重庆市丰都县保合镇初级中学校 408206

一、引言

随着《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存在“重技能、轻育人”的倾向,把教学目标局限于体能训练和运动技术传授,难以充分发挥体育在品德塑造、智力发展、审美培养、劳动教育等方面的综合价值。在“健康中国”战略与“双减”政策双重驱动下,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创新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的有机融合,已成为了初中体育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探索五育并举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新路径,对完善学校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五育并举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

(一)教学目标的五育融合重构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多聚焦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体能维度,对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育人目标缺乏系统的设计。在五育并举理念下,需要将德育的责任担当、智育的思维发展、美育的审美体验、劳育的实践精神融入到教学目标体系中。例如,在篮球教学中,除了设定“掌握三步上篮技术动作”的技能目标外,还可设置“通过团队配合培养协作精神”的德育目标、“在战术分析中发展逻辑思维”的智育目标、“在动作规范中感受肢体韵律美”的美育目标,以及“在器材整理中培养劳动习惯”的劳育目标。通过将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五育目标进行交叉映射,形成立体化的育人目标网络,使体育课成为五育融合的重要载体。

(二)教学内容的跨学科整合设计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突破传统运动项目的单一框架,建立与各育的有机联系。比如在德育方面引入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等,通过“抱拳礼”教学渗透“礼义廉耻”的道德规范;在智育方面,把运动生理学知识融入耐力跑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心率监测数据理解运动负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在美育方面,可以借助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和韵律感;在劳育方面,可设计“校园体育设施维护”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器材检修、场地布置等劳动中。以“校园定向越野”教学为例,可将地理学科的地图识别、数学学科的路线规划、历史学科的文化地标探索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在体育活动中同时获得知识的拓展、思维的训练和文化的体验,实现体育与多学科的深度融合。

(三)教学方法的情境化创新应用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讲解—示范—练习”的机械模式无法满足五育融合的需求,需要通过情境化教学等方法激活育人要素。在德育渗透方面,可采用“团队挑战赛”的形式,设置“受伤队员救助”、“器材共享”等情境任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智育发展方面,可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如在足球教学中提出“如何通过传球破解密集防守”的战术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在美育培养方面,可以通过“动作创编比赛”让学生自主设计富有美感的体操动作;在劳育实践方面,可组织“体育节筹备小组”,让学生参与到活动策划、场地布置等各个劳动环节中。比如在“障碍跑”教学中,创设“野外生存”的情境,学生需要协作搭建障碍物、规划路线、克服“险情”,在完成体能挑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实现多育目标的同步达成。

(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体系构建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侧重于体能测试和技能考核,缺乏对学生品德、思维、审美等素养的关注。五育并举理念下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上,要引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方主体,如让学生互评“课堂中的合作表现”;在评价内容上,设置“德育积分”(如团队贡献)、“智育指标”(如运动原理应用)、“美育维度”(如动作表现力)、“劳育项目”(如器材整理)等多元指标;在评价方式上,可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比如通过“体育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整个学期的合作案例、创意作品和劳动实践等。

(五)教学资源的协同化开发机制

五育并举的体育教学要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构建校内外协同的资源开发机制。在校内,体育教师可与德育教师共同设计“红色体育”课程,比如通过“重走长征路”的障碍跑传承革命精神;与物理教师共同开发“运动力学”实验课,让学生测量投篮角度与抛物线的关系。在校外,联合社区开发“体育+劳动”的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健身路径维护;对接当地文化部门挖掘民间体育项目,将传统舞龙舞狮纳入到校本课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劳育元素,形成“学校主导、学科协同、社会参与”的资源开发模式,为五育融合教学提供丰富支撑。

三、结语

五育并举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设计是对体育育人价值的深度挖掘与系统整合,通过目标重构、内容整合、方法创新、评价多元和资源协同等实践路径,可以有效打破体育教学的单一育人局限,使体育课程成为培养完整人格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需注意避免五育融合的形式化倾向,真正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将德育的灵魂引领、智育的思维发展、美育的审美熏陶、劳育的实践养成自然融入体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运动中实现身体与心灵、技能与素养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吉义.五育融合视域下贵阳市初中校园篮球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24.

[2]庞志磊,王建华,茹晓峰,等.坚持“五育并举”提高初中学生体育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体育风尚,2023,(09):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