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防作弊电子秤的现状与对策
李创 夏志泽通讯作者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重庆 400000
0 引言
在现代商业活动中,电子秤作为重要的计量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类交易场景,其计量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交易的公平公正。然而,长期以来,电子秤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传统的监管手段在应对层出不穷的作弊手段时往往力不从心。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电子秤,为解决作弊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防作弊电子秤,通过实时数据传输、远程监控、智能分析等功能,有望实现对电子秤使用状态的全方位监管,有效遏制作弊行为的发生。因此,深入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防作弊电子秤的现状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物联网技术在防作弊电子秤中的应用原理
1.1 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IoT)起源于传媒领域,是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它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使物体能够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物联网技术主要包含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感知层负责采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数据,如通过传感器获取电子秤的重量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等;传输层利用现有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基础网络设施,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传输;支撑层在高性能网络计算环境下,对海量数据进行整合和智能处理;应用层则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各种管理平台和运行平台,实现对电子秤的远程监控、数据分析等应用功能。
1.2 防作弊电子秤的工作机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防作弊电子秤,在传统电子秤的基础上,增加了物联网模块。当物体放置在电子秤上时,传感器感知重量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该信号经过处理后,一方面通过显示屏显示给用户,另一方面通过物联网模块,按照既定的通信协议,将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服务器。监管部门或相关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登录到对应的管理平台,对电子秤上传的数据进行实时查看和分析。同时,系统还可以设置预警阈值,一旦电子秤数据出现异常波动,如重量数据在短时间内大幅变化、与历史数据偏差过大等,系统将自动发出预警信息,提示相关人员进行核查,从而及时发现和阻止作弊行为。
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防作弊电子秤的现状
2.1 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防作弊电子秤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感知层,高精度传感器的应用使得电子秤能够更精准地测量物体重量,部分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可达到毫克级别。同时,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适应复杂的使用环境。在传输层,随着 5G 网络的逐渐普及,数据传输速度大幅提高,延迟显著降低,为电子秤数据的实时、稳定传输提供了有力保障。一些先进的防作弊电子秤已经能够实现秒级的数据上传,确保监管部门能够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在支撑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始应用于电子秤数据处理。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学习到电子秤的正常使用模式和数据特征,从而更准确地识别异常数据,提高作弊检测的准确率。
2.2 市场应用现状
在大型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部分商家开始使用此类电子秤,以提升自身信誉,吸引消费者。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也积极推动防作弊电子秤的应用,通过政策引导和补贴等方式,鼓励商家更换传统电子秤。例如,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在海鲜市场率先启动防作弊电子秤试点工作,通过 “阳光计量信息平台”,打通电子秤数据与支付系统链路,形成政府、银行、商户三方协同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从整体市场来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防作弊电子秤的普及率仍然较低。大部分小型商户,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个体经营者,由于成本、认知等因素的限制,依然在使用传统电子秤,这为作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防作弊电子秤面临的问题
3.1 技术层面的问题
在技术层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防作弊电子秤面临数据安全与设备稳定性两大核心问题。数据安全方面,电子秤在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全程存在风险,黑客入侵篡改称重数据,会导致交易不公,损害消费者与商家权益;不法分子窃取用户信息后,还能实施精准诈骗,利用交易数据分析规律进行盗窃等犯罪活动。设备稳定性上,电子秤内部硬件质量不一、物联网模块与主体兼容性差,使其在高温、潮湿等恶劣环境中易故障。
3.2 市场层面的问题
在市场层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防作弊电子秤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非法改装现象猖獗,不法分子通过破解程序、更换传感器等手段篡改称重数据,且改装后的电子秤外观无明显差异,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非法改装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从设备生产、销售到改装服务,各环节相互勾连,进一步加剧了监管难度。另一方面,监管体系存在显著缺陷。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对作弊行为处罚力度不足,难以形成有效震慑;部门间职责不清、协同不畅,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导致监管漏洞频发。
4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防作弊电子秤的发展对策
4.1 技术改进对策
数据安全层面,采用SM2、SM3 等国密算法对采集数据加密,保障传输存储安全;建立多因素认证机制,融合密码、指纹识别等手段强化用户身份验证,限制数据访问权限;部署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定期扫描修复漏洞,抵御黑客攻击。在设备稳定性提升上,硬件方面选用优质传感器、物联网模块,严格质量检测筛选,建立可追溯体系,确保硬件性能可靠;软件方面优化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定期更新升级,修复漏洞,同时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故障信息,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保障电子秤在复杂环境下也能稳定运行,提高防作弊系统的有效性。
4.2 市场监管对策
为应对防作弊电子秤市场乱象,市场监管可从打击非法改装与完善监管体系两方面发力。在打击非法改装上,市场监管部门需强化巡查力度,定期排查电子秤销售与使用场所,建立举报奖励机制,激发消费者和商家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同时,加强跨部门协作,联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对非法改装电子秤的全产业链进行打击,对犯罪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
完善监管体系方面,需健全法律法规,明确作弊行为界定与处罚标准,加大惩处力度,可参考国外经验采取吊销执照等严厉措施。在执行层面,厘清各部门职责,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协调,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此外,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电子秤数据的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效率。
5 结论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防作弊电子秤为解决电子秤作弊问题带来新突破,虽在技术与市场应用上有进展,但面临数据安全、设备稳定性、非法改装、监管不足、成本高及认知低等难题。通过强化技术防护、完善监管体系、降低成本、加强用户教育等对策,可推动其发展。未来,随着技术革新、监管强化与认知提升,该设备有望广泛应用,在维护交易公平、保障消费者权益上发挥更大价值,相关方也应持续创新应对市场变化。
参考文献
[1]郭文清.电子秤防作弊解决方案研究[J].衡器,2021,50(03):40-42+45.
[2]吕永强,苏亚静,李志远.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秤防作弊系统的设计[J].中国计量,2021,(0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