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规模学校开展“大思政课”建设工作的实践研究
鞠波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中心学校 甘肃张掖 734000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明确提出“开门办思政课”的实施要求,强调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节点,其思政教育受制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短缺等现实瓶颈。系统探究“大思政课”在乡村的转化路径,对培育时代新人具有现实意义。
一、乡村小规模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概述
“大思政课”强调打破学科壁垒与校园边界,将思政教育融入社会生活全域。在乡村教育情境中,其内涵拓展为:以乡土文化为根基,以生活实践为载体,构建“课堂-社区-自然”三位一体的育人场域。研究将实践定位聚焦于三个维度:其一,破解“小规模”与“大思政”的矛盾,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教育效能倍增。其二,突破城乡二元教育思维,彰显乡村教育独特价值。其三,探索五育融合实现路径,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与乡土认同。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创新策略
(一)在地化资源开发
乡村地区蕴含着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无疑是开展“大思政课”的宝贵财富。基于乡村文化基因库的建设,开发“田野调查 + 口述史采集 + 非遗传承”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块,能够将抽象的价值观念巧妙地转化为学生可亲身感知、积极参与的具象认知活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农耕文明、红色文化、生态保护等主题精心设计为项目式学习任务。
在农耕文明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通过实地勘测,深入了解乡村土地的利用现状、农作物的种植规律以及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在红色文化主题的学习中,学生通过人物访谈,聆听乡村先辈们在革命岁月中的英勇奋斗故事,感受他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传承红色基因。在生态保护主题的项目里,学生通过数据建模,分析乡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问题,如水资源污染、土壤侵蚀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以某试点学校开发的“稻田里的思政课”为例,该课程紧密结合水稻种植周期,将生命教育、劳动教育、生态伦理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在水稻播种阶段,引导学生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感悟生命的顽强与脆弱,体会生命的珍贵。在水稻生长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田间管理,如除草、施肥等劳动环节,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水稻收割季节,引导学生思考水稻种植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如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对土壤和水源的影响,从而树立生态保护意识。这种课程模式巧妙地实现了知识习得与价值引领的同步推进,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与认同。
(二)沉浸式场景营造
为了突破传统教室空间的限制,打破思政教育与现实生活的隔阂,构建 {s1+N3 ”立体化场景矩阵成为一种创新举措。其中,“1”是以校园为主阵地,精心建设红色文化长廊、乡村记忆馆等主题空间。这些校园主题空间通过展示乡村的历史变迁、革命故事、传统文化等内容,营造出浓厚的思政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接受思政文化的熏陶。“N”则是将教育场景拓展至田间地头、村史馆、合作社等校外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问题情境,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些场景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议题辩论等参与式教学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价值认同。
例如,模拟“乡村议事会”场景,围绕垃圾分类、古建保护等乡村实际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辨与讨论。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如村民代表、环保志愿者、文化保护专家等,深入了解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沉浸式的场景营造,使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三)协同化机制创新
建立“校 - 政 - 社 - 家”四方联动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是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保障。学校联合乡镇党委,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共同开发“红色基因传承”系列课程,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引入社工组织,借助其专业力量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项目,提升实践活动的专业性与系统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发动乡贤能人担任客座导师,他们凭借对乡村文化的熟悉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为学生传授知识、分享人生感悟,让学生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
同时,运用数字化工具搭建“云端思政平台”,有效弥补师资结构性短缺的问题。通过 VR 技术重现革命遗址,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开展在线连麦专家学者活动,使学生能够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学习。
三、结论
乡村小规模学校“大思政课”建设需立足乡土,通过开发在地化资源、营造沉浸式场景、创新协同机制等策略,破解教育困境。实践证明,这些措施能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为乡村学生全面发展筑牢思想根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参考文献
1]马秉元.乡村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工作的实践探索[J].山海经(中旬),2025(8):0235-0237
[2]曹立新.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视界,2023(34):73-75
本文系中共甘肃省委教育工委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2024 年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乡村小规模学校开展“大思政课”建设工作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