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平塘县牙舟陶衍生品的开发与应用
郑文佳 吴小欢 田婷婷 王丹丹 吴贤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摘要: 本文聚焦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平塘县牙舟陶衍生品的开发与应用这一主题。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深入剖析了牙舟陶的发展现状,发现其存在产品单一、生产规模小、传承困难等问题。基于对市场需求增长、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工艺资源基础等方面的考量,论证了牙舟陶衍生品开发的可行性。进而提出了涵盖调研、设计、推广、评估等步骤的开发计划,旨在实现牙舟陶文化传承、获取经济收益等目标。研究表明,牙舟陶衍生品开发不仅能有效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文化与经济支撑,对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牙舟陶;衍生品开发;文化传承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关键,文化振兴作为重要部分,对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关乎乡村文化振兴。
平塘县牙舟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贵州文化标志。但当下,牙舟陶产业受现代工业化冲击,成本、效率不占优,产品创新迫在眉睫,且传承人群老龄化,技艺传承面临断层。在此背景下,探索牙舟陶衍生品开发,既能保护这一非遗,又能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融合牙舟陶文化与现代设计开发衍生品,可拓展市场、提升价值,促进文化传承创新。
二、牙舟陶发展现状及问题
牙舟陶起源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贵州省独有的传统陶瓷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产地位于平塘县牙舟镇,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陶土资源,为牙舟陶的制作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
牙舟陶以造型古朴敦厚、线条简洁流畅、色彩绚丽斑斓而著称。牙舟陶的制作工艺复杂,从原料的采集、加工到成型、烧制,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其独特的制陶技艺和烧制技术,如手工拉坯、雕刻装饰、高温烧制等,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们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牙舟陶产业发展现状面临诸多挑战。产品种类上,虽涵盖工艺品(摆件、雕塑、花瓶等)和日用品(餐具、茶具等),有一定艺术观赏性与实用性,但创新和时尚产品少,难满足多样需求。生产规模方面,以家庭作坊和小企业为主,多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效率低,受资金、技术限制,设备落后,生产能力有限,且生产分散、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和管理,影响产业水平。市场销售上,主要依赖当地旅游市场、工艺品店及线上平台,因宣传不足,知名度和影响力小,销售范围局限。价格定位不合理,高端贵、低端质量差,且销售渠道单一,缺乏有效营销和品牌建设。
技艺传承严峻,传承人数量少且老龄化,年轻一代兴趣低。一方面,传统工艺劳动强度大、收入不稳难吸引年轻人;另一方面,现代生活使年轻人倾向新兴行业,对传统手工艺重视不足。此外,技艺传承缺系统培训和多元方式,面临断层风险。
三、牙舟陶衍生品开发可行性
(一)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渐发生转变,对于具有文化内涵和创意设计的产品需求日益增长。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实用功能,更加注重产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牙舟陶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衍生品能够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差异化产品的需求。
在文化旅游市场方面,牙舟陶衍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平塘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牙舟陶衍生品作为当地特色文化产品,可以成为游客购买的纪念品和礼品,不仅能够增加游客的旅游体验,还能够传播牙舟陶文化。此外,在家居装饰、礼品赠送、文化收藏等领域,牙舟陶衍生品也具有潜在的市场需求。
(二)政策支持
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牙舟陶衍生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在国家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产业的融合。
在地方层面,贵州省和黔南州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平塘县牙舟陶产业的发展。例如,加大对牙舟陶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牙舟陶产业的发展,加强对牙舟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牙舟陶衍生品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
(三)技术基础
牙舟陶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基础,为其衍生品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原材料方面,平塘县拥有丰富的陶土资源,这些陶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烧制性能,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牙舟陶衍生品的制作需求。在制作工艺方面,牙舟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包括原料加工、成型、装饰、烧制等多个环节。这些工艺技术不仅保证了牙舟陶产品的质量和特色,也为牙舟陶衍生品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此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牙舟陶衍生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例如,3D打印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牙舟陶衍生品的制作效率和精度,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同时,现代设计软件和工具的使用,也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将牙舟陶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更具创意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四)社会效益
牙舟陶衍生品的开发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首先,通过开发牙舟陶衍生品,可以促进牙舟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牙舟陶文化元素融入现代产品中,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牙舟陶文化,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同时,牙舟陶衍生品的开发也可以为牙舟陶技艺的传承提供新的途径,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牙舟陶的制作和传承中来。
其次,牙舟陶衍生品的开发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就业。开发牙舟陶衍生品需要涉及原材料采购、生产制作、销售推广等多个环节,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于平塘县这样的贫困地区来说,牙舟陶衍生品的开发可以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最后,牙舟陶衍生品的开发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作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产品,牙舟陶衍生品可以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将平塘县的文化特色传播到全国各地,甚至走向世界。同时,在开发过程中,也可以吸收和借鉴其他地区的文化元素和设计理念,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四、牙舟陶衍生品开发计划
(一)总体目标
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深度挖掘平塘县牙舟陶的丰富文化内涵,包括其独特的造型艺术、绚丽的色彩运用以及精湛的传统制作工艺等元素。通过创新设计,将这些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现代衍生品中,以新颖的形式展现牙舟陶的魅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牙舟陶文化。
样品制作与展示推广:完成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牙舟陶衍生品设计图纸,涵盖多个品类。并与合适的陶瓷厂合作,制作出高质量的样品。通过线上平台和有限的线下渠道,对设计图纸和样品进行展示和推广。
探索潜在合作机会:借助设计图纸和样品,与相关文化企业、艺术机构、手工艺人等建立联系,探索合作开发、生产和销售牙舟陶衍生品的可能性。通过交流与合作,整合各方资源,为牙舟陶衍生品的市场化发展寻求更多机遇。
(二)具体步骤计划详情
1、文化元素深度挖掘阶段
广泛收集牙舟陶的历史文献、研究资料、图片及视频等,系统梳理其起源、发展、工艺特点与文化背景,同步关注学术成果与行业动态,把握文化研究前沿。借助电话、视频会议等方式,与牙舟陶传承人线上沟通,深入请教制作工艺细节、独特之处与文化寓意。对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提炼鱼纹、几何图案、传统器型等代表性文化元素,为设计奠基。
2、创意设计阶段
组建由我们自己组成设计团队,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知识和创意能力。通过线上会议、协作平台等方式,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确定设计的品类方向,如小型家居装饰品(如桌面摆件、花瓶)、文具用品(如笔筒、书签)、时尚饰品(如项链、耳环)等。团队成员依专长与兴趣选择品类创作,分享设计思路与草图,借助 Adobe Illustrator、Photoshop 等软件反复修改完善,经多轮讨论优化,确保设计兼具创新性、实用性与美观性,形成成熟方案。
3、设计图纸完善与优化阶段
运用专业技能绘制产品二维、三维视图,详细标注尺寸、材质、颜色搭配及制作工艺要求。通过线上渠道,邀请陶瓷工艺专家、设计资深人士评审图纸,依据专业意见进一步优化,保障设计方案契合实际制作,彰显牙舟陶文化特色与设计意图。
4、样品制作与跟进阶段
经网络搜索、行业推荐筛选口碑佳、制作能力强的陶瓷厂,沟通生产工艺、设备条件、成本及交货时间,综合评估选定合作方并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涵盖图纸保密、样品数量、质量标准、费用支付等条款。交付设计图纸,与厂家技术人员线上对接确保理解无误。制作期间,定期通过照片、视频跟进进度,及时解决工艺难题、材料替代等问题,确保按时产出高质量样品。
5、成果展示与潜在合作洽谈阶段
制作精美的线上展示资料,包括设计图纸集、样品高清照片、产品介绍文案等。创建专门的线上展示平台,如个人网站、社交媒体账号或专业设计展示平台,将资料进行展示和宣传。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设计论坛、文化创意群等渠道,积极推广牙舟陶衍生品的设计成果和样品。与潜在的关注者进行互动,解答他们的疑问,收集反馈意见。
主动与相关文化企业、艺术机构、手工艺人等建立联系,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或线上会议等方式,介绍牙舟陶衍生品的设计理念、市场潜力和合作机会。探讨合作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具体模式和可能性,为牙舟陶衍生品的进一步发展寻求合作支持。
五、结论
本文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平塘县牙舟陶衍生品开发展开研究,明确其在市场、政策、技术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具备良好发展潜力,并制定了从文化元素挖掘到成果展示与合作洽谈的详细开发方案。尽管因时间和资源限制,仅完成设计图纸与少量样品制作,却已奠定开发基础,探索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为市场化发展指明方向。
展望未来,牙舟陶衍生品开发空间广阔。后续可深化设计、扩大样品制作、加强多方合作、拓展市场渠道,同时关注技艺传承,吸引年轻人参与。相信通过不懈努力,牙舟陶这一非遗将在乡村振兴中重焕活力,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赢。
参考文献
[1] 李黔. 贵州牙舟陶的艺术特色及传承发展[J]. 贵州民族研究, 2016, 37(06): 106-109.
[2] 王雨桐, 李柯柯. 乡村振兴战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贵州牙舟陶为例[J]. 美与时代(上), 2020(06): 121-123.
[3] 吴婷, 朱宇翔. 贵州牙舟陶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J]. 陶瓷, 2021(06): 104-106.
[4] 宋晓琳. 基于文化创意视角下的牙舟陶创新设计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19.
[5] 张京艳.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以贵州牙舟陶为例[J]. 装饰, 2013(07): 126-127.
基金项目: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2410666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