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游戏+”形式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践探索

作者

刘泽 许泽达 田筱榕

天津理工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天津 300384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逐渐走深走实,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逐步全面化、成熟化、体系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育人效果愈加显著。随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不断深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愈加重要。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动起来、走起来、活起来是教育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以游戏为载体,融合常态化活动形式的“游戏+”思政课堂,可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育人效果,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游戏;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

0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理想信念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在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要不断深化思政课的授课形式、强化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1 目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1.1课堂创新力度方面

创新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条件。尽管校园教育中不断融入科技创新,但思政教育仍存在待改进提高的方面。一是思政课程形式单一。在校园思政课程中,往往采取理论授予的教学方式,相对来说缺乏实践锻炼,课程囿于理论成果,不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思政教学内容单一。多数思政课仅仅是以课本为主要参考来授课,因此教学内容也局限在课本之中,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学习枯燥单一等问题。

1.2思想政治教育协调性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乃至整个人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各个区域、各个阶段、各个层次学生的思想政治知识储备存在层次不齐的状态。同时,据调查,95.11%的乡村学生认为思政课在乡村教育中重要。同时,认为思政课对思想成长和价值观塑造的影响深远。但是,乡村地区与城镇地区、内地城市与沿海城市、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手段、教师储备等方面皆存在现实差距。所以,现今思政教育未能实现全方位、全区域、全角度的协调。

1.3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方面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而如今思政教师队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教师教育方法待改善。许多思政课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难以深入理解思政课程的内涵与意义。其次,师生互动不充分。部分教师不能提前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和课堂需求,导致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接受范围有所差异。最后,教学能力不足。部分思政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理解不深入,故难以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

2 “游戏+”思政课堂的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3]。近年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深入,思政育人要求不断提高,“游戏+”思政课堂与思政课之间也存在着较高的契合度,能够有力推动思政课的发展。

2.1 “游戏+”思政课堂形式的前卫性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存在着枯燥、单一等固有的弊端。伴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思政教育也逐渐引进了新的模式,展现出新的面貌。现今时代发展背景下,探索出“游戏+”思政课堂形式是契合思政教育发展趋势的,相较于传统思政课堂形式来说,“游戏+”思政课堂能够更好地推动思政教育进步,与时代科技发展相辅相成,让思政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走进时代,这也是现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要求之一。

2.2 “游戏+”思政课堂氛围的灵动性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绝大多数是以教室为客体,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参与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足够的课堂感染性,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游戏+”思政课堂则是将寓教于乐的思想融汇于思政课之中,依托特定游戏机制吸引与课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兴趣,以带动与课学生身体动起来、大脑转起来、思维活起来,进而促进思政课氛围摆脱传统思政课的沉闷、枯燥、压抑氛围,加快思政课的建设,深化思政育人效果。

2.3 “游戏+”思政课堂效果的育人性

首先,“游戏+”思政课堂于中小学生而言接受程度高、能力强,以便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而“游戏+”思政课堂可以提供这样的体验。其次,游戏往往需要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策略思考,这些元素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等能力。最后,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游戏+”思政课堂通过游戏设计和角色行为潜移默化传递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方面起到重要引导作用。

3 “游戏+”思政课堂的实践路径

游戏是追求精神世界需求满足的社会行为方式。在现今社会中,玩家通过游戏去满足胜负欲。面对思政课的受众人群、人群数量、人群认知程度和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需求,红色经典永传“棋”教学法,融合红歌会、情景剧、读书沙龙等,用“寓教于乐”的思想带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动起来、走起来、活起来,增强思政课育人效果。

3.1 “游戏+”思政单一课堂,促进知识吸收

“游戏+”思政单一课堂是指理论知识教授过后,单纯依托红色经典永传“棋”开展思政课。红色经典永传“棋”是以飞行棋游戏机制设计而成的教育类游戏,依托“机会卡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进而使“机会卡牌”达成可以灵活适应各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授课。

红色经典永传“棋”的“机会卡牌”答题机制,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与课学生的学历程度设置问题,并且能够充分检验与课同学的知识吸收程度。

3.2 “游戏+”思政二重课堂,促进教学革新

“游戏+”思政二重课堂是指在“游戏+”思政单一课堂的基础上,将“机会卡牌”卡牌部分依托融媒体以刮刮乐形式呈现出来。以二次游戏机制,再次激发与课学生对于探索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兴趣。同时,相关主题教学视频、教学动态图、教学图片等可以依托融媒体去播放,进一步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技术革新,以达到教学手段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走起来。

“刮刮乐”式机会卡牌是将福利彩票刮奖机制融汇于其中,依托融媒体呈现,满足了大中小学生共同的好奇心、参与心、探索心,继而促进大中学思政一体化教学技术的探索与创新。

3.3 “游戏+”思政多元课堂,促进全面发展

“游戏+”思政多元课堂是在“游戏+”思政二重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其中,可融合情景剧、读书沙龙、红歌会等多种活动形式,以此激发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课堂既丰富了活动开展形式,又开发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潜质。

“游戏+”思政多元课堂在促进与课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以新面貌带动新课堂、以新课堂传递新思想,进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从动起来到走起来再到活起来的进阶,而后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输送思想正、思想红的高质高效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M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2]张慧芳.重塑思维格局探索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理论逻辑[J].2024-8-15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新华社,2022-10-25

基金项目:“天津理工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2024100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