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

朱宴辉

湖北宇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省荆门市 448000

概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涉及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的结合运用,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地质勘查工作中需要大量准确的地质信息和数据支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地质勘查带来了更高效、精准的数据获取和分析手段,促进了勘查工作的科学化和数字化发展。

地质勘查是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灾害防治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工作,对地质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要求极高。传统地质勘查手段存在效率低、数据获取局限性大等问题。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技术,为地质勘查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提供了更高效、精准的数据获取和分析手段,极大地促进了勘查工作的科学化和数字化发展,成为现代地质勘查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

1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作用

1.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质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凭借强大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在地质勘查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数据管理方面,GIS 能够整合地质、地形、矿产等多源异构数据,将地质图件、钻孔数据、采样信息等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建立统一的地质空间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查询和更新。在空间分析上,GIS 可通过空间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功能,挖掘地质数据间的潜在关系。例如,通过分析地质构造与地层分布的空间关系,预测矿产资源的赋存区域;利用三维建模功能,直观呈现地下地质结构,为地质勘查方案设计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显著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1.2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影像解译和资源识别

遥感技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物体,能够快速获取大面积、多时相的地表信息,在地质勘查的影像解译和资源识别中优势明显。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光谱、纹理、几何特征分析,可识别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形态等信息。例如,不同岩石类型在遥感影像上呈现独特的光谱特征,据此可划分地层分布;线性构造在影像上的显示有助于识别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此外,遥感技术还可用于矿产资源识别,通过分析植被异常、土壤化学元素分布等间接标志,圈定潜在的矿产远景区。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遥感能够实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表变化,为地质灾害预警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助力地质勘查工作从传统的地面调查向宏观、动态监测转变。

1.3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地质勘查中的定位和测量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其高精度、全天候、实时定位的特点,成为地质勘查中定位和测量的重要工具。在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中,GPS 可快速、准确地获取地质点的三维坐标,帮助地质人员精确标记露头位置、采样点位置等,避免因传统罗盘和地形图定位误差导致的数据偏差。在地形测量方面,GPS-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能够实时获取厘米级精度的地形数据,快速完成地形测绘,生成高精度的数字地形图,为地质填图、工程设计提供基础资料。此外,GPS 还可用于监测地质构造活动,通过长期连续观测地壳形变,为地震预测、地质灾害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提升地质勘查工作的精度和可靠性。

2 地质勘查中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案例分析

2.1GIS 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案例

在某大型铜矿勘查项目中,GIS 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团队将区域地质图、地球物理数据、地球化学数据等导入 GIS 系统,构建了三维地质模型。通过空间叠加分析,整合了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信息,识别出多个有利成矿区域。利用 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已知矿体的地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矿体预测模型,圈定了新的找矿靶区。经野外验证,在预测靶区发现了多处新的铜矿化体,大大提高了矿产资源勘查的效率和成功率,展示了 GIS 在矿产资源勘查中强大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

2.2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实践案例在山区地质灾害监测中,遥感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某滑坡灾害监测为例,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和无人机遥感技术,对滑坡区域进行定期监测。通过多时相遥感影像对比分析,可清晰观察到滑坡体的地表形变、植被破坏等变化情况。结合 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获取滑坡体的三维形变信息,实现对滑坡体位移的高精度监测。当监测到滑坡体位移速率异常增加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为当地居民避险和灾害防治提供了宝贵时间,有效降低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体现了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2.3GPS 在地质构造勘查中的精确定位案例

在研究某区域断裂构造活动时,GPS 技术为精确定位提供了有力支持。科研人员在断裂带两侧及周边区域布设了多个 GPS 监测点,建立了长期的GPS 监测网络。通过连续观测各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变化,精确获取了断裂带的位移数据。分析数据发现,断裂带存在明显的水平和垂直位移活动,且位移速率在不同时间段呈现规律性变化。这些数据为深入研究断裂构造的活动特征、动力学机制提供了关键依据,展示了 GPS 在地质构造勘查中精确定位和动态监测的重要价值。

3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未来展望

3.1 多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

未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将呈现多技术深度融合的趋势。GIS、遥感、GPS 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将实现地质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例如,物联网传感器与遥感技术结合,可实时获取地质环境的动态信息;GIS 与大数据技术融合,能够对海量地质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多技术融合将构建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地质勘查技术体系,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地质资源勘探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更全面、高效的技术支持。

3.2 人工智能在地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在地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机器学习算法可对海量地质数据进行自动分类、聚类和模式识别,帮助地质人员快速识别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信息,提高地质解译的效率和准确性。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处理复杂的地质数据,如利用神经网络进行矿产资源预测,通过学习已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相关数据,预测未知区域的成矿潜力。

3.3 数据共享和云平台在地质勘查中的作用

数据共享和云平台将成为地质勘查发展的重要支撑。建立统一的地质勘查数据共享平台,可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地质数据的互联互通,避免数据孤岛现象,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云平台具有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能够支持大规模地质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地质人员可通过云端随时随地访问和分析数据,开展协同工作。

4 结语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为地质勘查工作者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和科学分析手段。GIS、遥感、GPS 等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地质勘查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监测、地质构造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明,王华.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研究[J].地质与勘探,2020,56(3):654-662.

[2]张峰,刘悦.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进展[J].自然灾害学报,2021,30(4):189-198.

[3]赵强,孙晓.GPS 技术在地质构造勘查中的精度提升策略[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2,42(7):721-726.

[4]王萌,李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趋势及对地质勘查的影响[J].地理信息世界,2023,30(2):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