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振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路径
祁延一
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 青海海东 810600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体系里,产业振兴是关键所在。实现产业培育与发展,需立足乡村特色资源挖掘潜力,精准识别资源后科学规划布局,并注重品牌塑造推广;推动产业融合,涵盖农业与加工业、服务业及新兴技术的融合,以促进升级;强化支撑体系建设,从培育人才队伍、完善基础设施、争取政策与金融支持着手。这些路径对推动乡村经济繁荣、实现全面振兴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产业培育;发展路径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起着关键作用。在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中,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培育和发展好乡村产业,才能为乡村吸引人口、增加收入、繁荣经济提供坚实支撑。
一、立足乡村特色资源挖掘产业潜力
1.1 精准识别特色资源
每个乡村都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以及传统产业资源。自然资源方面,包括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丰富的物产等,如某些山区拥有适宜特定中药材生长的环境,沿海乡村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文化资源涵盖民俗文化、历史遗迹、传统手工艺等,像一些乡村保留着独特的剪纸艺术、古老的戏曲文化等。传统产业资源则是乡村长期发展形成的特色产业基础,例如有的乡村长期从事特色农产品种植,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稳定的市场渠道。要全面梳理这些资源,通过实地调研、村民访谈、查阅历史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乡村资源的种类、分布、特点及现状,精准定位那些具有独特优势、市场潜力大且难以复制的资源,为后续产业培育奠定基础。
1.2 特色产业规划布局
在精准识别特色资源后,需依据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一方面,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乡村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例如,在自然风光优美的乡村,可围绕生态旅游规划产业,打造休闲农业、民宿等项目;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乡村,以文化产业为主导,开发文化体验游、传统手工艺品制作销售等产业。另一方面,注重产业的协同发展,避免单一产业的局限性。比如,以特色农产品种植为基础,配套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形成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1.3 品牌塑造与推广
品牌是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品牌,要注重挖掘品牌背后的文化内涵,将乡村的特色资源与文化元素融入品牌之中。例如,以当地传说、历史故事为背景,为农产品赋予独特的品牌故事。在品牌形象设计上,突出乡村特色,采用富有地域特色的图案、色彩等元素。品牌推广方面,借助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电商直播、社交媒体营销等方式,扩大品牌知名度;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文化旅游推介会,展示乡村特色产品与文化,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与知名品牌合作,进行联合推广,借助其品牌影响力提升自身品牌形象。
二、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升级
2.1 农业与加工业融合
农业是乡村的基础产业,与加工业融合能够有效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一方面,鼓励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如对水果进行清洗、分级、包装,对肉类进行分割、腌制等,不仅方便农产品储存和运输,还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例如,将农产品加工成特色食品、保健品、生物制品等。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加工工艺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
2.2 农业与服务业融合
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能拓展农业功能与发展空间。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依托乡村的自然风光、田园景观、农事活动等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如观光农业、农事体验、乡村民宿等,让游客在欣赏乡村美景的同时,参与农事活动,感受乡村生活。农业与电商服务融合,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通过线上销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发展农村物流配送服务,确保农产品及时、新鲜地送达消费者手中。
2.3 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
在数字化时代,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乡村产业,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大数据技术可用于分析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走势等信息,帮助农民和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计划,提高生产效益。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监测和控制,如智能灌溉、智能养殖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人工智能技术可应用于农产品质量检测、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新兴技术与传统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转型,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建设
3.1 人才队伍培育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培养和吸引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至关重要。一方面,加强本土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经营管理培训等,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例如,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举办电商运营培训,培养农民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的能力。另一方面,吸引外部人才流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吸引农业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专业人才到乡村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乡村产业人才队伍。
3.2 基础设施完善
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硬件保障。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道路状况,提高道路的通达性和运输能力,方便农产品运输和游客进出。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冷链物流,确保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品质。加强水电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村企业的水电供应稳定。此外,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为电商发展、智慧农业等提供基础条件。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硬件条件,降低产业发展成本,提高产业发展效率。
3.3 政策扶持与金融支持
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降低企业和农民的经营成本,提高其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对于从事特色产业发展、产业融合项目的企业和农民,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支持其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开发适合乡村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如小额信用贷款、供应链金融等,解决企业和农民融资难的问题。此外,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
四、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经济繁荣、农民生活富裕的关键所在。通过立足乡村特色资源挖掘产业潜力,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升级,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建设,能够有效培育和发展乡村产业。在实施过程中,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产业培育与发展路径,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完善支撑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建海.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电商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25,(02):74-76.
[2]洪览岳.乡村振兴背景下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4,35(24):49-52.
[3]孟奥琳.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多维审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4,35(24):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