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设备中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作者

陈玉成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电力需求日益增长,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设备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效能。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凭借其高效、精准、智能等优势,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成为提升电力系统运行质量的关键途径。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融合,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不断深化,从传统的控制模式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转变。深入研究这些技术的应用,对于充分发挥其作用,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 智能监控系统的搭建与优化

智能监控系统是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设备中应用的重要体现,其搭建与优化对于实时掌握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具有关键作用。

在搭建方面,智能监控系统以传感器技术为基础,通过在电力设备的关键部位安装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等,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参数,如温度、电流、电压、振动等。以变压器为例,会在绕组、铁芯等易发热部位部署高精度光纤温度传感器,利用光信号传输特性实现非接触式测温,避免电磁干扰;在高压输电线路上,采用基于罗氏线圈原理的电流传感器,既能保证测量精度,又能适应大电流环境。

这些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网络,如工业以太网、无线通信网络等,传输至监控中心的服务器。为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实时性,工业以太网通常采用冗余环网架构,当某段链路出现故障时,网络可在毫秒级内自动切换至备用链路;无线通信网络则会结合 5G 与 LoRa 技术,5G 用于高速数据传输,LoRa 负责低功耗、远距离的设备状态回传。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再通过监控软件将设备的运行状态以直观的方式,如图表、曲线、视频等,展示给工作人员,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全方位实时监控。

在优化方面,主要从数据处理和监控功能两方面入手。在数据处理上,引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海量的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取有用信息,实现对设备运行趋势的预测。例如,采用 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神经网络模型,结合设备历史运行数据与环境因素(如环境温度、负荷变化),能够提前 72 小时预测变压器油温异常升高风险;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分析开关柜局部放电信号与其他电气参数的关系,可精准定位潜在绝缘缺陷。

在监控功能上,不断完善报警机制,当设备运行参数超出设定阈值时,系统能够及时发出声光报警,并自动将报警信息发送至相关工作人员的移动终端,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响应。报警系统支持多级阈值设定,例如针对电缆温度异常,分为预警(超过正常温度 10% )、告警(超过正常温度 20% )和紧急报警(超过正常温度 30% )三个级别,不同级别对应不同处理流程。同时,优化人机交互界面,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虚拟变电站,工作人员可通过鼠标拖拽、手势操作等方式,自由切换设备视角,查看设备实时参数、历史数据及故障记录,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2 自动化调度系统的升级与实践

自动化调度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占据核心枢纽地位,其升级实践不仅关乎技术迭代,更直接影响能源安全与经济效能。以下从升级路径、技术细节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展开扩写,深化系统对电力资源调配的价值阐述。

自动化调度系统在电力系统中起着统筹协调的 " 神经中枢 " 作用,其升级与实践不仅是技术革新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举措。通过构建智能化调度体系,该系统能够实现电力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显著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经济价值,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在升级层面,自动化调度系统深度融合了边缘计算、人工智能与 5G 通信等前沿技术,推动电力调度从 " 经验驱动" 向 " 数据智能" 转型。硬件架构上,采用分布式集群服务器与全闪存数据中心,配合低时延的 5G 切片通信网络,使系统数据处理能力提升 3-5 倍,指令响应时间缩短至毫秒级。软件体系中,基于强化学习的自适应调度算法,可实时分析超 2000 个监测节点数据,结合气象预测、负荷曲线等多源信息,生成包含 200 余项约束条件的最优调度方案。

在工程实践领域,自动化调度系统已在全国 32 个省级电网实现部署。以某特大型城市电网为例,通过智能调度平台的应用,电网负荷峰谷差率降低18% ,线损率减少 2.3 个百分点,年节约标煤超 15 万吨。系统搭载的数字孪生技术可对输电线路、变压器等关键设备进行三维建模,结合实时传感数据实现故障预判准确率达 95% 以上。

3 故障诊断与自愈技术的应用与成效

故障诊断与自愈技术是保障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其应用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自动进行修复,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在应用方面,故障诊断技术通过对电力设备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和分析,结合设备的历史故障数据和专家经验,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实现对设备故障的准确识别和定位。常用的故障诊断方法包括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等。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通过对设备产生的振动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分析,提取故障特征,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则利用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算法,对大量的故障数据进行训练,使系统具备自主诊断故障的能力。

自愈技术则是在故障诊断的基础上,通过自动化控制手段实现故障的自动修复。当故障诊断系统发现设备故障后,自愈系统能够根据故障类型和严重程度,自动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例如,当设备出现轻微的过电流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降低电流;当设备发生严重故障无法继续运行时,系统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设备,确保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成效方面,故障诊断与自愈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通过及时发现和修复故障,减少了设备的停机时间,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降低了人工维修的成本和劳动强度,避免了因人工维修不及时而导致的故障扩大。例如,在变电站中应用故障诊断与自愈技术后,设备的故障处理时间大幅缩短,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4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智能监控系统的搭建与优化实现了对电力设备的实时精准监控,自动化调度系统的升级与实践促进了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故障诊断与自愈技术的应用则提高了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然而,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持续进步,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融合不够深入、系统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完善相关系统和技术,以适应电力行业发展的新需求,为构建更加稳定、高效、智能的电力系统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铁运 , 商冲冲 , 刘润坤 . 基于强化学习的 PLC 控制技术在电气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 [J]. 自动化应用 ,2024,65(19):72-74+80.

[2] 秦榜坤 .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2,(13):88-91

[3] 迟颖 , 李鑫垚 .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J]. 光源与照明 ,2021,(0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