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项目式学习为导向的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

作者

钱秀珍

元阳县思源实验学校  662400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统计与概率”是初中数学课程体系的关键板块,它紧密关联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重要载体,传统教学常侧重于公式与概念的机械记忆,学生缺乏实际应用体验难以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与价值。项目式学习以真实情境中的项目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有助于提升其综合素养。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之中,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统计与概率现象,如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抽奖活动等,但缺乏系统认识和深入思考,通过项目式学习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探索知识。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熟练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概率的计算,学会运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统计图表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准确描述数据特征,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通过项目式学习完整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决策的全过程,显著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运用 Excel 等信息技术工具辅助数据处理提高信息素养;深刻感受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提高决策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

2. 统计图表和统计量的合理应用。

3. 简单事件概率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

1. 根据实际问题精准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图表。

2. 运用概率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

四、教学方法

项目式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一)项目导入(5 分钟)

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精彩绝伦的学校运动会开幕式视频,视频中各班级方阵步伐整齐、口号响亮,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有活力四射的舞蹈、刚劲有力的武术、动感十足的啦啦操等,视频结束后老师满怀激情地提问:“同学们学校即将举办运动会,我们每个班级都要参加入场式表演,大家都希望在入场式中展现出我们班级的最佳风采设计一个独特的表演方案至关重要,那么在设计方案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同学们对不同表演形式的喜好,比如舞蹈、武术、啦啦操等。大家觉得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数据收集的重要性。老师顺势提出本次项目任务——“为班级运动会入场式表演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学生需要分组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为班级推荐最受欢迎的表演形式。

(二)项目规划(10 分钟)

分组:老师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确保每个小组的学生具有互补性。

明确任务:各小组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并确定具体的任务分工,数据收集员负责设计调查问卷并开展数据收集工作,数据整理员要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录入,数据分析员运用统计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报告撰写员将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汇报展示员负责向全班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

制定计划: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数据收集的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等,以及调查对象(本班同学或其他班级同学)、调查时间等,各小组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例如数据收集员设计的调查问卷包含“你最喜欢的入场式表演形式是(舞蹈、武术、啦啦操等)”“你喜欢这种表演形式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数据整理员确定使用 Excel 表格记录数据,数据分析员计划制作条形图展示不同表演形式的喜好比例,计算众数确定最受欢迎的表演形式,报告撰写员规划报告的结构和内容汇报展示员准备生动的PPT 和精彩的讲解词。

(三)项目实施(20 分钟)

数据收集:各小组的数据收集员拿着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在校园内热情地向同学们发放并耐心解释调查的目的和内容,有的数据收集员还主动与同学们交流,了解他们对不同表演形式的看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老师巡视各小组的收集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如提醒学生注意礼貌用语、确保问卷填写完整等。

数据整理:收集完数据后数据整理员将问卷结果录入到Excel 表格中,老师走上讲台通过投影仪演示如何使用 Excel 进行数据录入和简单的排序操作,学生们认真观看并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实践,例如数据整理员将不同表演形式的喜好人数分别录入到不同的列中,然后使用排序功能对数据进行排序方便后续分析。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员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他们使用 Excel 制作条形图直观地展示不同表演形式的喜好比例,同时计算众数确定最受欢迎的表演形式,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统计图表和统计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例如当需要比较不同类别数据的数量时条形图是最直观的选择,而众数可以反映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有助于确定最受欢迎的选项。

(四)项目汇报与交流(15 分钟)

小组汇报:各小组的汇报展示员依次上台自信满满地向全班同学汇报本小组的项目成果,他们通过生动的PPT和精彩的讲解展示项目背景、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过程和结果,以及根据分析结果为班级推荐的表演形式,例如有的小组汇报展示员说:“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入场式表演形式是舞蹈,占比达到了 60% ,因此我们建议班级选择舞蹈作为入场式表演形式。”

互动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积极提问和发表建议汇报小组认真解答和回应,有的小组提出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如使用扇形图展示比例,有的小组对推荐结果提出质疑认为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班级同学的舞蹈基础等,汇报小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辩护现场气氛热烈。

(五)项目总结与评价(10 分钟)

教师总结:老师对各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们的努力和创意,如有的小组调查问卷设计合理、有的小组数据分析深入等,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如部分小组数据收集范围不够广泛、有的小组汇报展示不够清晰等,老师强调统计与概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多元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小组的项目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项目计划制定、数据收集与整理、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汇报展示以及小组合作等方面,例如在项目计划制定方面评价小组是否明确任务分工、是否合理安排时间,在数据收集与整理方面评价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整理方法的合理性等,通过多元评价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成长。

(六)拓展延伸(5 分钟)

布置作业:老师布置课后拓展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与概率知识,对家庭一个月的开支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要求学生收集家庭各项开支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计算统计量,并根据分析结果为家庭提出合理的理财建议,例如学生可以制作折线图展示家庭开支的变化趋势,计算平均数了解每月的平均开支,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家庭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等。

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统计与概率现象,如超市商品的价格波动、股票的涨跌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以项目式学习为导向的“统计与概率”教学,学生们在真实的情境中积极参与掌握了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数据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优化项目设计增加项目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如让学生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喜好进行对比分析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与语文学科结合让学生撰写数据分析报告,与美术学科结合让学生设计更美观的统计图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