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探索
梁群
江西吉安遂川水南明德小学 343900
引言: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内涵,深受学生喜爱,然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字词解释、诗句翻译和背诵默写,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强调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所以探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入解读古诗词文本,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深入研读教材,全面把握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情感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古诗词进行细致的解读,将传统文化内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介绍诗词中所涉及的传统节日、历史典故、哲学思想等,让学生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古诗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在教学这首诗时教师首先要深入解读文本,了解王维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是他十七岁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在重阳节这天他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讲述重阳节的习俗,如登高、插茱萸、赏菊等,让学生明白诗中“遍插茱萸少一人”所蕴含的思乡之情与重阳节习俗的紧密联系,接着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独自在异乡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表达出的中华民族重视亲情、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传统,通过这样的解读学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更深入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资源将古诗词所描绘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韵味,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万里的《稚子弄冰》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儿童在冬天玩冰的场景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中的画面,然后播放一段轻快的古风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诗中的稚子,在清晨从铜盆里剜出冰块,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的情景,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表演稚子弄冰的过程,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古代儿童的天真活泼和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到诗词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中对童真童趣的赞美,最后举办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中进一步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三、拓展教学资源,丰富传统文化内容
除了教材中的古诗词教师还可以拓展教学资源,引入更多相关的古诗词和文化知识,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词选集、传统文化读物,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还可以结合古诗词的内容介绍相关的历史故事、文学流派、艺术形式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通过拓展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昌龄的《出塞》时教师可以拓展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唐朝的边塞诗派,讲述边塞诗的特点和代表诗人,推荐学生阅读一些边塞诗,如高适的《别董大》、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让学生感受边塞诗的雄浑壮阔和豪迈气概,结合《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讲述李广等历史名将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古代的军事文化和爱国精神,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对《出塞》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对唐朝的边塞诗和历史文化有了更广泛的了解,丰富了传统文化内容。
四、加强诗词鉴赏指导,提升传统文化审美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诗词鉴赏指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从诗词的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诗词鉴赏的方法,如抓关键词句、分析修辞手法、体会情感表达等,通过不断的鉴赏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中教师加强诗词鉴赏指导,先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让学生体会“惊鹊”“鸣蝉”这两个动词的运用,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生动地描绘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与生机,接着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明月”“清风”“稻花香”“蛙声”等,让学生想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所构成的优美画面,体会诗词的意境美,然后体会诗词中表达的情感,诗人通过对乡村夜景的描写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通过这样的鉴赏指导学生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欣赏古诗词,提升了传统文化审美能力。
五、开展实践活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举办诗词创作比赛、诗词手抄报展览、诗词文化讲座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将所学的古诗词知识和传统文化内涵运用到实践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在学习完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些古诗词后教师可以开展诗词创作比赛活动,让学生模仿古诗词的格式和韵律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诗词,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诗词知识和传统文化元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有的学生以春天的景色为主题,创作了“春风拂面柳丝飘,桃花绽放映小桥,燕子归来寻旧垒,孩童嬉戏乐逍遥”的诗句,之后举办诗词手抄报展览,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诗词和喜欢的古诗词制作成手抄报进行展示,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提高了自己的诗词创作能力,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传统文化,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结论: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深入解读古诗词文本、创设教学情境、拓展教学资源、加强诗词鉴赏指导和开展实践活动等策略能够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之美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栋娟 . 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J].电 脑 爱 好 者( 普 及 版 )( 电 子 刊 ), 2023(7):2515-2516.DOI:10.12277/j.issn.1673-7075.2021.07.1253.
[2] 程海霞 .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J]. 文学研究 ,2025, 8(4).DOI:10.12721/ccn.2025.157273.
[3] 权红燕 .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方法探究 [C]//2025 中青年教师发展经验交流会一一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交流会论文集 .2025.
[4] 苏月仙 .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路径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