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防水施工工艺的改进与质量控制要点
文新平
广西大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大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防水施工至关重要。渗漏问题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还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导致室内装修损坏,给业主带来诸多不便和经济损失。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防水施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防水施工工艺并加强质量控制成为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二、建筑工程防水施工工艺改进的必要性
传统防水施工工艺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防水层耐久性差、施工复杂、易出现渗漏等。以卷材防水为例,传统的热熔法施工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在低温环境下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而且,传统工艺对于细部节点的处理不够精细,容易在阴阳角、管根等部位出现渗漏隐患。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和建筑结构的日益复杂,传统防水施工工艺已无法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的防水需求。改进防水施工工艺可以提高防水层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减少维修成本,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适应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发展。
三、建筑工程不同部位防水施工工艺的改进
3.1 屋面防水施工工艺改进
屋面防水是建筑防水的重点部位,其施工工艺的改进尤为重要。在材料选择上,除了传统的 SBS 防水卷材,新型的高分子防水卷材如 TPO、PVC 等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材料具有更好的耐候性、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强度。例如,TPO 防水卷材采用先进的聚合技术,具有优异的抗紫外线和抗老化性能,使用寿命长。在施工工艺方面,采用机械固定法或预铺反粘法代替传统的热熔法。机械固定法适用于坡屋面或大风地区,通过专用的固定件将卷材固定在基层上,避免了卷材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位移和空鼓 。预铺反粘法是将卷材预先铺设在基层上,然后浇筑混凝土,使卷材与混凝土紧密粘结,形成一体化的防水体系,提高了防水效果。对于屋面细部节点,如天沟、檐口、女儿墙泛水等,采用专用的密封材料和附加层进行加强处理。例如,在天沟部位,先铺设一层防水卷材作为附加层,然后再铺设大面卷材,并用密封膏密封卷材的搭接缝和收头处,有效防止了天沟部位的渗漏 。
3.2 地下防水施工工艺改进
地下防水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至关重要。在地下防水施工中,防水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提高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在配合比设计上进行优化,采用低水化热水泥、优质骨料,并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如减水剂、膨胀剂等。减水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膨胀剂则能补偿混凝土的收缩,防止裂缝的产生 。在卷材防水施工方面,采用自粘式防水卷材代替传统的热熔卷材。自粘式防水卷材施工方便,无需加热,避免了火灾隐患,而且其自粘胶层与基层粘结牢固,防水效果好。对于施工缝、变形缝等部位,采用中埋式止水带和外贴式止水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水处理。中埋式止水带设置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外贴式止水带则粘贴在结构外部,双重保障了这些部位的防水性能。
3.3 外墙防水施工工艺改进
外墙防水是防止雨水渗透到室内的重要防线。在砌体结构外墙施工中,采用防水砂浆进行抹灰,防水砂浆中添加防水剂,提高了砂浆的抗渗性能。同时,严格控制砌体的灰缝厚度和饱满度,避免出现通缝、瞎缝等质量问题,减少雨水渗透的通道。对于混凝土外墙,在模板拆除后,及时对墙面的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进行修补,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封堵,确保墙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在门窗洞口周边,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处理,并设置滴水槽,防止雨水顺着门窗框流入室内 。此外,在外墙装饰施工中,选用质量合格的外墙涂料或饰面砖,确保其防水性能和粘结强度。对于外墙涂料,要求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透气性;对于饰面砖,采用专用的粘结剂和填缝剂,保证砖缝的密封性。
3.4 卫生间防水施工工艺改进
卫生间是室内防水的重点区域,其空间狭小,管道众多,防水施工难度较大。在地面防水施工中,先对基层进行处理,确保基层平整、干燥、无起砂现象。然后,涂刷防水涂料,一般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涂刷2 - 3 遍,厚度不小于1.5mm。在管道根部、地漏周边等部位,先进行加强处理,采用聚氨酯密封膏进行密封,然后再涂刷防水涂料。墙面防水高度一般不低于 1.8m,对于淋浴区墙面,防水高度应不低于 2.0m 。在卫生间防水施工完成后,进行闭水试验,时间不少于24 小时,观察楼下对应部位有无渗漏现象,如发现渗漏,及时返工处理。
四、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1 防水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防水施工材料的质量是保证防水工程质量的基础。在材料采购环节,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严格审查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如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对于新型防水材料,还需进行现场抽样检测,确保其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材料进场后,按照规定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例如,防水卷材的复试项目包括拉力、延伸率、不透水性等;防水涂料的复试项目包括固体含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在材料存放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防晒、防火,避免材料性能受到影响。不同种类的材料应分类存放,并有明显的标识,防止混用。
4.2 防水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防水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要点和质量要求。基层处理是防水施工的关键环节,必须保证基层平整、干燥、干净,无油污、灰尘等杂质。对于屋面、地下等大面积防水施工,采用分区、分段施工的方式,便于质量控制和管理。在卷材防水施工中,控制好卷材的搭接宽度和粘贴质量,确保卷材与基层粘结牢固,无空鼓、气泡等现象。搭接宽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一般热熔法施工时,卷材搭接宽度不小于 100mm ;自粘法施工时,搭接宽度不小于 80mm 。在防水涂料施工中,控制好涂刷的厚度和均匀度,避免出现漏刷、流坠等问题。涂刷厚度应通过测厚仪进行检测,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对于细部节点,如阴阳角、管根、变形缝等,要进行加强处理,增设附加层,提高这些部位的防水性能。附加层的宽度一般不小于 300mm 。
4.3 防水施工成品保护
防水施工完成后,要加强对防水层的成品保护。在防水层上进行后续施工时,如浇筑混凝土保护层、铺贴地砖等,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防水层受到破坏。例如,在浇筑混凝土保护层时,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避免使用振捣棒直接触碰防水层;在铺贴地砖时,使用橡皮锤敲击,防止硬物划伤防水层。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定期对防水层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发现防水层有破损、老化等现象,应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确保防水效果。
五、结论
建筑工程防水施工工艺的改进和质量控制是保障建筑物防水性能的关键。通过对屋面、地下、外墙、卫生间等不同部位防水施工工艺的改进,采用新型材料和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防水层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同时,加强防水施工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成品保护,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能够确保防水工程质量,减少渗漏等质量问题的发生,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和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在未来的建筑工程中,应不断探索和创新防水施工工艺,提高防水施工质量控制水平,以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铁梦 .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8.
[2] 李久林 , 等 . 建筑施工手册 [M].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20.
[3] 朱祖熹 .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 [M].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21.
[4] 张吉庆, 等. 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应用技术[M].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2019.
[5]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地下工程防水构造[M].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