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教育理念下低年级语文课堂互动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尹莉莉
益田实验小学 523000
引言: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当下尊重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尊重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主体地位和发展需求,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向,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培养思维和情感的重要阵地,课堂互动模式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然而传统的低年级语文课堂互动往往存在教师主导过度、学生参与度不高、互动形式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构建平等对话互动模式,营造民主氛围
(一)教师角色转变
在尊重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需实现从传统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角色转变,于低年级语文课堂这一特定教学场景中,教师应摒弃权威姿态以平等身份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以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不应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单向讲解而应积极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秋天的景色与个人感受,教师可率先分享自身对秋天的独特印象,如“在我看来,秋天的树叶恰似一只只轻盈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随后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阐述自己眼中的秋天,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对话的桥梁,学生更易于敞开心扉,积极表达内心想法,这种角色转变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为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
(二)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自由表达的空间与机会,充分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观点和想法,即便学生的回答存在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情况,教师也不应急于进行批评或纠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时教师提出“青蛙为什么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因为青蛙一直待在井里,没见过外面的世界”,有的学生或许会表达“青蛙太笨了,不知道天很大”。面对这些不同的回答教师应以专注的态度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的肯定与鼓励,如“你的想法极具创意,能够从青蛙的生活环境这一角度进行思考,非常不错”“你观察得很细致,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值得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观点受到重视,从而消除表达顾虑敢于在课堂上自由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进而营造出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创设情境互动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一)生活情境创设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对生活中的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将语文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融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一个端午节的生活情境,在教室环境中巧妙布置一些与端午节紧密相关的装饰物品,如散发着独特气息的艾草、造型精美的香囊等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随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端午节期间吃粽子、观看或参与赛龙舟等活动的亲身经历,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回忆起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同时也为后续的课文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文字描述了解粽子的外观形态、独特味道以及制作过程,使学生能够以直观、生动的方式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故事情境创设
故事以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和丰富的想象力,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可充分利用的有效形式,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参与度,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中的《亡羊补牢》时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述一个与之类似的小故事:“曾经有一位小朋友,总是忘记携带作业本,尽管老师多次提醒,他仍未加以改正,直至有一次考试他因未带笔而无法正常答题,这才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此后便养成了每天检查学习用品的习惯。”通过讲述这个故事教师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思考,随后教师适时引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生在这种故事情境的引导下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课文的含义,同时也更愿意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多媒体情境创设
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生动的体验,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夜空的视频,展示弯弯的月亮、闪烁的星星等画面,同时配上轻柔的音乐和教师优美的朗诵,学生在这种多媒体情境中,仿佛置身于夜空之下能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如模仿诗歌中的语言进行表达、分享自己对夜空的感受等。
三、开展小组合作互动模式,培养协作能力
(一)合理分组
在推进小组合作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通常情况下每个小组以 4 - 6 人为最佳规模,如此可保证小组内成员在知识储备、技能水平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提升小组合作的效能,以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分组,识字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为识字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帮助促进其识字水平的提升,阅读能力出色的学生可带领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课文朗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表达能力突出的学生则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和成果汇报确保小组观点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通过这样的合理分组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实现小组内成员的共同进步提高小组合作的整体效果。
(二)明确任务与分工
在小组合作开展之前教师必须明确小组的任务以及每个成员的具体分工,明确的任务和分工能够使小组合作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避免出现职责不清、任务混乱的情况,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动物儿歌》时教师可为每个小组布置具体任务,如“找出儿歌中提到的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随后引导小组内成员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进行分工合作,有的学生负责通过查阅书籍、网络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有的学生负责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有的学生则负责对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克服困难确保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引导小组交流与评价
小组合作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小组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全面的评价,每个小组可推选代表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则可针对汇报内容进行提问和评价,以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的教学为例,当一个小组汇报了春节的习俗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可提出“你们小组还知道春节的其他习俗吗”“你们觉得春节最重要的习俗是什么”等问题,促使汇报小组进一步思考和完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如“你们小组在合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你觉得其他小组的汇报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等,通过小组交流与评价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能学习到其他小组的优秀经验和做法,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结束语:在尊重教育理念下创新低年级语文课堂互动模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平等对话互动模式、创设情境互动模式和开展小组合作互动模式,能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然而课堂互动模式的创新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丁政钦 , 冉爱霞 . 融合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J].2025(5):58-60.
[2] 张丹 . 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J]. 吉林教育 ,2025(12).
[3] 黄艳凤 . 生活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分析 [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 2023(3):3.
[4] 黄振华. 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模式探讨[J]. 软件( 教育现代化 )( 电子版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