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学困生物理厌学心理分析及转化方法探讨

作者

张爱华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新区仁桥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物理对于普通初中生而言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不少学困生会出现厌学心理的影响物理学习效果。如何针对初中学困生的物理厌学心理进行及时转化,并打破学习阻碍,提高物理学习效率,仍然是每个一线初中物理教师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初中学困生物理厌学心理情况,提出具体转化策略,旨在针对学困生特点进行帮扶和教育,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关键词:初中学困生;物理;厌学心理

前言:在素质教育下,为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也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一线物理教师的主要奋斗目标。但许多学生在面对物理这一学科时,会存在学习困难、抗拒等心理,也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高等问题。因此。及时了解初中学困生的物理厌学心理,剖析问题成因并找到转化方式才能因材施教,扭转学生厌学、弃学的局面。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能力。

一、初中学困生物理厌学心理分析

第一点,由于物理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较大学习难度,会让很多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识的学生感到抗拒,这些学生会缺乏明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能力,会体现在表达意识、解题思维等较为落后。在做题中若遇到阻碍时,并不愿意及时与教师沟通,表达自己的困惑,也不愿意在课后勤加练习,与其他同学沟通。主要是因为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对待物理学习也只是疲于应付。很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影响学习进程[1]。

第二点,许多学困生缺少学习毅力,并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部分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但多数比较懒惰,在遇到难题时不愿意深究其中的原因,只是蜻蜓点水。甚至即便知道自己做错题,也并不愿意勤加练习。面对物理学习,缺乏良好的习惯,只愿意在课堂上被动跟随教师的思路,并不愿意自己动脑思考问题。对待很多事情都没兴趣,哪怕是物理实验,也只是保持几秒钟的兴趣。这部分学生明显缺乏学习动力,自身学习意识不足,也会导致学习困难。

第三点是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不高,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授课思路和方法缺少趣味性,影响学生参与。许多物理教师过于注重讲解知识点,在课堂上忽略实验教学,整体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刻板。再加上某些物理规律本就十分抽象,若只是通过板书式教学,无法直观清晰地向学生展示整个物理过程,也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也会间接导致学困生的形成。

二、初中学困生物理厌学方法的转化分析

(一)遵循教育规律,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针对物理学困生的学习转化,一线物理教师要注重遵循教育规律,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考虑到许多学困生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不高,才导致抗拒学习的情况。教师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热爱。在进行认知性学习后,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抗拒心理,也有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此外,教师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单向的,侧重于学生被动听讲。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2]。例如,教师可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增加演示实验方法。以光反射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将光反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入语文知识,以日照香炉生紫烟这一诗句引入物理教学。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现象,学生在惊奇时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部分物理学困生对文科十分擅长。教师可以着重提问这些学生,让他们说出其他与物理现象相关的诗歌,带动学生共同思考、挖掘更多与物理相关的生活现象和古诗词和课文中的描写。将物理和学生擅长且喜欢的学科相结合,给学生一种熟悉感,更能激发物理学习兴趣,减少学习的抗拒心理。当学生愿意积极跟随教师思路时,教师也要及时鼓励并赞扬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遵循认知规律后,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学习,更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物理课堂趣味性

由于初中物理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现象,为帮助物理学困生及时转化,教师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课堂趣味性,增加课堂实验比重,以直观的实验转变原有抽象的板书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呈现出清晰明确的知识体系。教师可采用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以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采用演示方式,用漏斗吹乒乓球,让学生从下朝上看乒乓球是否有掉落。而学生在亲眼看到这一物理现象后,会与自己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3]。进而产生更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例如,以浮与沉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制作课堂上所用到的实验器材。这类物理实验区别于以往的方式,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回家后也更愿意提前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做到在线预习。课堂上,教师通过演示浮沉子这一现象,也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奥秘和有趣。自然有利于转变部分学生厌学弃学的心理特点,快速进入到听课状态。

此外,教师也要重视多媒体教学。由于多媒体技术会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可通过直观展示物理现象来降低学习的难度和枯燥性。以凹凸透镜成像这一知识点为例。原有的板书式教学,会让学生很难从想象层面了解教师的想法和物理现象的产生过程,但是采用flash动画可以清楚地将光路图的成像特点体现出来,简单明了,学生一目了然,理解起来更容易,减少思考误区。当学生对物理知识点有更进一步的学习欲望后,教师可多指导学生做实验。在课前要提前关注学生的演示实验训练。以光的反射为例,要提前预设学困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包括入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等等,让学生提前回家预习这几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具体的位置、角度,以及如何验证反射光线等等。学生打好基础后,课堂上直接进行物理实验,不仅节约时间,也省时省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倾听学生需求,引导学困生形成良好习惯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许多初中学困生是因为缺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善于与教师沟通。对此,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一线物理教师要了解物理这一课程的特殊性。认识到物理学习的难度,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尊重当下的学习状态。例如,个别学生只是不懂某些物理知识点而导致做题失误,但又不好意思在课堂上开口问问题[4]。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加留意,课下也可及时引导并询问学生有哪些细节上的物理知识不懂,与学生课下沟通,帮助学生打开心扉,更有利于解决物理学困生的困惑。考虑到许多学困生的学习状态不理想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论:总而言之,初中生厌学物理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对此,教师和家长更要目标一致,及时分析初中学困生的物理厌学原因,并对症下药。今后,教师也要遵循教育规律,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物理课堂趣味性,聆听学生需求,引导学困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后,即能改变初中学困生厌学情绪,更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雅茹.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转化学困生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4-11-28].

[2] 刘业敬.农村初中"学困生"厌学分析及转变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9):1.

南通市“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城市边缘小规模学校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干预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 ZD20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