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化传承视角下艺术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优化研究

作者

李金梅

河北美术学院 050700

引言:随着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入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从“课程思政”向“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转变,在此背景下艺术类高校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与机遇,艺术类高校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个性表达能力、审美意识和创新思维,但同时也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兴趣不高、参与度较低、认同感不强等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难以满足艺术类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习特点,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限,文化传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道德规范,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撑,所以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出发探索艺术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优化策略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艺术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艺术专业融合度不高

当前艺术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仍以传统理论课程为主,如《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缺乏与艺术专业内容的深度融合,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未能充分结合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审美需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千篇一律”,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与认同。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单一

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互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师多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不足,未能充分发挥艺术类高校在文化资源、艺术实践等方面的优势。

(三)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过程性与激励性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缺乏对学生思想行为、价值认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成长过程,难以全面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

二、文化传承视角下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优化策略

(一)构建“文化 + 专业”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在艺术类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入脑入心”必须突破传统理论灌输的单一模式,将文化传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文化 + 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这种融合是课程内容的整合,更是教学理念与育人路径的创新,可以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元素,例如在美术专业中引入非遗艺术与文化精神的讲解,在音乐专业中开设红色经典音乐赏析课程,在舞蹈专业中融入民族舞蹈与地域文化背景的教学,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和思想引导,高校应积极开设文化传承类思政选修课程,通过艺术视角解读中华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可以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田野调查、采风创作等实践活动,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文化价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通过“文化 + 专业”的融合路径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认同。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与实践性

艺术类高校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感知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思想共鸣,所以在文化传承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与实践性,使学生在参与中理解文化、在体验中深化认知,一方面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另一方面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实践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在创作与实践中深化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认同,还应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鼓励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联合设计教学内容,将文化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形成育人合力,通过这些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与实效性,也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在艺术类高校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文化熏陶,增强文化认同与价值共鸣,应打造以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品牌校园活动,通过展览、讲座、演出、工作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应建设具有文化特色的校园空间,如文化长廊、艺术展厅、非遗展示角等,展示传统艺术作品、红色文化成果与地域文化资源,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文化素养,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鼓励学生成立传统文化社团、红色艺术社团、非遗保护社团等,自主策划与组织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参与度与归属感,还可以利用校园新媒体平台推送文化传承类内容,拓展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与价值观念。

结论:

文化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艺术类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通过构建“文化 + 专业”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实效性,在新时代背景下艺术类高校应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的高素质艺术人才,未来随着文化传承理念的不断深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持续创新,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文化自信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子灿 .” 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 径 研 究 [J]. 产 业 与 科 技 论 坛 , 2024, 23(21):137-139.DOI:10.3969/j.issn.1673-5641.2024.21.046.

[2] 曾晨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优化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学《大学语文》课程为例[J]. 才智, 2024(25).

[3] 干冀春 . 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J]. 新丝路 :上旬 , 2023(2):014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