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方法探究
亢婷婷
152632199112245408
摘要:本文聚焦土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开篇明晰质量管理概念内涵,涵盖工程全寿命周期规划、控制与保证环节,确立质量、进度、成本协调统一目标及预防为主等原则。深入剖析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各阶段常见质量问题,如设计不合理、材料不合格、验收流程不严谨等。针对性提出涵盖各阶段的质量管理方法策略,包括加强勘察评审、管控材料工艺、完善验收整改等。
关键词:土木工程;质量管理;常见问题;管理策略
引言
在当今社会,土木工程蓬勃发展,各类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的关键力量。然而,随之而来的项目质量问题却不容忽视,频繁见诸报端的工程事故为行业敲响警钟。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土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方法迫在眉睫。本文从基础理论入手,阐释质量管理概念与原则,抽丝剥茧般剖析各阶段质量问题根源,进而有的放矢地提出应对策略,并紧跟时代步伐引入新兴技术赋能质量管理,力求为土木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铺就坚实道路,保障每一个项目都能经得起时间与使用的考验。
一、土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1.1 质量管理概念与内涵
在土木工程项目领域,质量管理是一个贯穿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系统性工作。从项目前期的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阶段的具体实施,再到后期竣工验收以及运维阶段,质量管理如同一根坚实的绳索,串联起各个环节。它不仅仅是对工程实体质量的把控,更涉及到项目所选用的技术、工艺是否合理,人员配置是否得当,以及资源调配是否高效等多个层面。在规划设计时,要依据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气候特点以及使用功能需求,综合考量诸多因素来制定方案,这就是质量管理在前期的体现。而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一道工序的规范操作监督、对施工材料的严格检验等,都是保障质量的关键动作,充分展现出质量管理内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1.2 质量管理目标与原则
土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有着明确且多元的目标。首要目标是确保工程质量达到甚至超越既定标准,交付安全可靠、功能完备的建筑产品,让使用者放心。还要兼顾项目进度,避免因过度追求质量而导致工期延误,以及合理控制成本,防止质量管控措施耗费过高资金,力求实现质量、进度、成本三者的协调统一。在践行过程中,需遵循一系列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强调在问题发生前,通过严谨的勘察、精细的设计、规范的施工流程制定等手段,将质量隐患扼杀在萌芽。全过程管控原则要求对项目从立项到交付使用的每一个阶段都不放松警惕,持续关注质量动态,持续改进原则促使项目团队在发现质量问题或管理漏洞后,及时总结经验,优化管理流程与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为后续项目积累宝贵财富。
二、常见质量问题剖析
2.1 设计阶段问题
设计作为土木工程项目的先导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将如多米诺骨牌般引发后续一系列质量隐患。设计不合理是较为突出的问题。部分设计人员对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勘察数据掌握不精准,导致基础设计选型失误,例如在软土地基区域错误采用浅基础设计,使得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或建成后出现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对规范标准理解偏差,也会造成设计缺陷,像防火、抗震等设计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给建筑物的安全性埋下巨大风险。设计变更随意性大严重影响项目质量。有些项目由于前期沟通不畅,业主需求临时变更,设计方未经严谨论证就匆忙修改方案,且变更流程缺乏有效监管,这不仅打乱施工节奏,造成工期延误,还因仓促变更可能引发新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质量问题,增加工程成本,给项目顺利推进带来重重阻碍。
2.2 施工阶段问题
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形成的关键时期,诸多问题易在此阶段滋生。施工材料不合格是首要顽疾,采购环节若对供应商资质审查不严,极易购入质量不达标的材料,如强度不足的水泥、锈蚀严重的钢材等。即便材料进场,若检验流程形同虚设,这些 问题材料就会混入施工现场,用于工程建设,直接威胁结构安全。施工工艺不规范同样不容小觑,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人员未接受系统培训,不熟悉施工工艺标准,在混凝土浇筑、钢筋连接等关键工序上操作失误,例如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导致内部出现蜂窝麻面,影响结构强度。
2.3 竣工验收阶段问题
竣工验收本是把控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却常因把关不严出现漏洞。验收流程不严谨表现为部分验收人员敷衍了事,检测手段单一,仅依靠简单的观感检查,忽视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的深度检测,像地下防水工程仅凭肉眼观察,难以发现细微渗漏点,致使质量缺陷被掩盖,交付后问题频发。整改落实不到位使得问题雪上加霜,对于验收发现的问题,施工方整改不及时、不彻底,缺乏有效的跟踪复查机制,一些质量隐患就这样被遗留下来,影响建筑物的后续使用功能,降低用户满意度,甚至危及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
三、质量管理方法与策略
3.1 设计阶段质量管理
设计阶段为土木工程项目奠定质量根基,因此强化此阶段质量管理至关重要。要加强地质勘察管理,委托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勘察团队,运用先进的勘察技术与设备,如采用高精度的地质雷达探测地下地质情况,确保获取精准、详细的数据。对勘察成果组织多方专家进行复核,避免因数据误差引发设计偏差。严格设计方案评审流程,构建多层次评审体系,包括内部专业设计师会审、外部行业专家评审以及业主方从使用需求角度审核。在评审过程中,重点关注基础设计选型合理性、结构安全性、功能布局科学性等方面,以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通过多轮评审优化,使建筑布局更贴合商业运营需求。
3.2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施工阶段直接决定工程实体质量优劣,需全方位把控。强化材料质量管控,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实地考察供应商生产能力、质量管控体系,优先选择信誉良好、产品质量稳定的厂家。材料进场时,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检验,对关键材料如钢材、水泥实行见证取样送检,杜绝不合格材料流入。规范材料存储与发放流程,依据材料特性分类存放,做好防潮、防锈等防护措施,确保材料性能稳定。规范施工工艺标准,编制详细且易懂的施工工艺手册,对每一道工序的操作流程、技术要点、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工艺培训与考核,现场安排技术人员监督指导,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
3.3 竣工验收阶段质量管理
竣工验收关乎项目最终交付质量,不容有失。一是完善验收流程,制定详细的验收规范与程序,明确各参与方责任,丰富验收检测手段,除传统观感检查外,引入无损检测技术、专业设备检测隐蔽工程与关键部位。如对桥梁工程桩基采用超声波检测其完整性,确保质量隐患无所遁形。二是强化整改跟踪,建立整改台账,对验收发现的问题详细记录,明确整改责任人与期限,安排专人跟踪整改过程,整改完成后及时复查,形成闭环管理,确保项目以无质量缺陷状态交付使用,切实保障使用者权益。
结语
土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贯穿全程,从明晰概念、遵循原则,到剖析各阶段问题,为后续策略制定指明方向。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各环节管控相辅相成,通过强化地质勘察、规范工艺、完善验收流程等举措,保障项目质量。展望未来,持续深化质量管理理念,融合创新技术,将助力土木工程迈向新高度,铸就更多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吴志刚.土木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方法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24):31-33.
[2]赵凯.制度化管理在大型土木工程项目中的效能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18):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