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 层次分析法的2024 年北京市初中男子组篮球冠军杯联赛制胜因素分析
毕尧煦
中国篮球运动学院 北京 100000
1 研究方法
1.1 实地调查法 笔者在 2024 年市篮球冠军杯赛期间作为北大附中初中男篮助理教练员,深入地参加了球队的比赛准备期与竞赛期的日常训练工作,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1.2 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查询竞技篮球运动制胜因素相关文献,初步识别影响篮球比赛的各方面因素。
1.3 访谈法 通过与北大附中教练员、领队、球队工作人员、队员以及相关专家的交谈,
进一步了解北大附中的制胜因素。
1.4 德尔菲法 通过两轮德尔菲法确定北大附中初中男篮 2024 年市篮球冠军杯赛制胜因素层次框架表。
1.5 AHP 层次分析法 将北大附中初中男篮2024 年市篮球冠军杯联赛制胜因素层次框架表中的各个因素通过专家评判两两比较,计算各因素权重排序。[1]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 北大附中制胜因素权重汇总表

基于 AHP 层次分析法的研究结果,北大附中初中男篮在 2024 年市篮球冠军杯联赛中的制胜因素体系呈现出明显的层次化特征,其权重分布揭示了各因素在球队获胜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及内在逻辑。具体分析如下:
2.1 教练员与运动员共同构成核心支柱作用
一级指标中,运动员因素( 45.384% )与教练员因素( 42.668% )合计占比超过 88% ,显著高于管理因素( 11.948% ),这表明球队的竞赛成绩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即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与教练员的指导能力。这一结果符合竞技体育的基本规律,强调了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群体进行重点投入和优化的必要性。
2.2 运动员充沛的体能储备与教练员先进的执教理念是制胜的关键基础
在二级指标中,体能因素(综合权重 15.192% )位列第一,反映出在初中阶段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条件、速度与力量是维持技战术执行的基础保障。紧随其后的执教理念( 15.013% )表明,教练员的技战术设计、执教哲学及团队文化建设对球队取胜具有近乎同等重要的影响。这两项因素共同构成了球队竞争力的核心支柱。
运动员体能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2] 它由多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子系统组成,是运动员进行高强度训练和参加激烈比赛的身体基础。通常来讲运动员体能可以划分为三个核心组成部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3]
然而从身体形态来看北大附中初中男篮平均身高 183.08cm 、平均臂展 187.25、平均体重75.75. 在长人林立的市篮球冠军杯联赛中并不占据优势。为了弥补身体形态上的短板,北大附中教练员因材施教提出了先进的篮球执教理念,并概括为五个字“防,抢,快,联,准”该理念通过强化防守韧性、拼抢积极性、攻防转换速度、防守整体性和投篮精准度,成功实现了将身体形态劣势转化为整体技战术优势的战略目标。
北大附中初中男篮虽在身体形态上不占优势,但其通过卓越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有效弥补了短板。球队凭借日常训练与长期坚持的体能训练所积累的优异的心肺功能、神经调节能力和疲劳恢复速度,为持续的高强度全场紧逼防守与攻防转换提供了内在保障;同时依托出色的力量、速度、灵敏与耐力素质,在运动能力上完美支撑了“防、抢、快、准、灵”的球队理念要求,成功将体能优势转化为赛场上的整体竞争力。
2.3 球员的战术执行与教练员职业精神发挥重要作用
战术因素( 14.425% )和职业精神( 13.431% )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说明除了身体条件和教练的执教理念外,运动员对战术的理解应用能力以及教练员所带来的团队凝聚力、拼搏精神等心理素质,也是决定比赛结果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这些 " 软实力 "往往成为打破平衡的关键。
具体而言,球队在比赛中坚决执行“1-2-1-1”全场紧逼战术,强调“能快则快”的进攻原则,力求在转换进攻中迅速得分;若快攻未果,则迅速落位转为阵地进攻,体现出较高的战术纪律性与执行弹性。与此同时,教练员全程站立指挥,以极具激情的临场执教方式持续激励队员,不仅有效维持了球队的防守专注度和进攻节奏,更通过以身作则的职业精神强化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意志,使战术体系在高强度对抗中得以有效贯彻。
这两者相辅相成:精准的战术执行提升了球队的竞技效率,而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则为战术实施提供了稳定的精神支撑,共同构成了北大附中在激烈竞争中持续取胜的重要内在动力。
2.4 技能水平与训练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技能因素( 12.065% )和训练计划( 9.551% )的排名表明,运动员的个人技术水平和教练制定的系统性训练方案,仍是取得好成绩不可或缺的条件。这些因素保证了球队在比赛中有稳定的技术发挥和持续的竞技状态提升。
球队主教练基于队伍现有身体条件与战术特点,紧密结合“防、抢、快、联、准”的执教理念,在团队训练中系统植入了大量攻防转换环节与防守整体性的专项训练。这一安排不仅显著提升了球员由守转攻的反应速度、团队协作与实战执行力,也为实现高质量的训练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方法保障,充分体现了训练计划设计的科学性与执教理念的针对性。
其训练结构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聚焦攻防转换与速度耐力
训练主体内容(5:10-6:40)集中安排了多人快攻、防守反击及连续转换进攻项目,如“全场快攻二打一追一”“三打三回防”及“四打三追一”等。这类设计不仅强化了球员在高速状态下技术运用的稳定性,更模拟了实战中高强度、多波次的攻防节奏,直接服务于“快”与“抢”的战术理念。
(2)整合防守与进攻的整体性
“四人贝壳防守后的快攻”等项目将防守落位与快速反击相结合,体现了“防抢联动”的训练思想,使球员在实战中能够迅速实现防守到进攻的快速切换,有效提升了战术执行的连
贯性与整体性。[4]
(3)注重对抗强度与能量代谢适应
“维克森林训练”通常是一种高强度、多站点的循环训练模式,旨在提升球员在疲劳状态下的技术表现与能量代谢水平。该类内容进一步强化了球员的专项耐力与心理韧性,使其能够在比赛后半段保持高水平的战术执行效果。[5]
(4)强化终结效率与心理稳定性
训练最后阶段设置罚篮与投篮练习,有助于在身体疲劳状态下模拟实战关键时刻的心理与技术压力,提升球员在真实比赛中的命中率与心理稳定性。
综上所述,北大附中初中男篮的训练计划不仅内容设置科学、结构清晰,更与球队的战术理念和实战需求紧密衔接。这一训练模式从实战出发,为球队贯彻“防、抢、快、联、准”的战术体系提供了坚实基础,也成为其取得优异竞赛成绩的重要保障。
2.5 管理保障因素发挥基础支持作用
在管理因素中,食宿管理( 5.296% )、医疗保障( 3.469% )和组织保障( 3.183% )虽然权重相对较低,但仍构成球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北大附中初中男篮在管理保障方面的具体实践突出表现为系统化的后勤支持:食堂为运动员专门配置训练后营养餐,助力体能恢复与身体建设;球队配备专职队医全程跟队,覆盖日常训练与正式比赛全周期,提供包括运动损伤防护、应急处理与康复支持在内的专业医疗保障,显著增强了队伍的伤病防控与应对能力;此外,比赛期间校方统一安排校车接送,切实保障了团队出行的集中性、准时性与安全性,强化了队伍的整体性与纪律意识。
尽管这些管理措施并不直接参与技战术的执行,却通过构建踏实稳定的保障环境,为运动员和教练员专注投入训练与竞赛提供了坚实基础,从而间接转化为赛场上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2.6 伤病因素
在全面分析北大附中初中男篮制胜因素的过程中,也需客观认识到伤病这一不可控因素对竞赛成绩的实际影响。根据AHP 分析结果,伤病因素综合权重为 3.702% ,虽占比相对较低,但其突发性和严重性仍可能对球队实力造成显著冲击。
在第二阶段小组赛中,球队主力中锋遭遇骨折伤势,被迫缺席剩余所有比赛。这一突发状况对球队产生了多层面影响:其一,内线高度与防守体系受到直接影响,篮板保护能力下降;其二,原有战术体系被迫调整,尤其在阵地进攻和挡拆配合中缺乏重要一环.
尽管球队通过阵容调整和战术重构尽可能降低了伤病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这一案例仍充分体现了竞技体育中伤病风险的实际存在及其对球队竞争力的潜在威胁。这也从反面印证了医疗保障(权重 3.469% )在预防运动损伤、保障运动员健康方面的重要价值。
伤病因素权重相对较低的结果,可能源于其不可预测性和个案性特征,但一旦发生,特别是关键球员的严重伤病,仍可能对比赛走势产生决定性影响。[6] 结论与建议北大附中初中男篮的制胜体系以运动员和教练员为核心,管理因素为重要支撑。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篮球中,优化身体机能和素质比单纯追求身体形态更具实战价值。
未来发展建议如下:
(1) 强化体能训练:重点发展速度耐力、爆发力与恢复能力,建立科学监测体系。
(2) 提升教练专业水平:通过培训与交流,更新教学方法,增强技战术设计(3) 重视心理建设:将心理训练纳入日常,培养抗压能力和团队凝聚力。
(4) 完善后勤保障:优化营养、医疗及交通安排,建立健康管理系统,预防运动损伤。
(5) 引入数据分析:借助视频和技术统计,科学指导战术与人员调(6) 促进全面发展:兼顾文化教育与人格培养,推动体教融合。
该研究为北大附中男篮的成功提供了理论解释,也为其他青少年篮球队的建设提供了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 .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2.
[2]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 [M]. 人民体育出版社, 2
[3] 周辉. 功能性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的影响[J]. 新体育, 2025(16): 46-48.
[4] 胥明耀 , 徐梓阳 , 张军 . 篮球训练中防守技战术素养的培养路径 [J]. 中国学校体育 ,2025, 44(5): 49- 51.
[5] 王秀银 . 攻守兼备,决胜赛场——初中篮球的攻击性防守及训练方法 [J]. 健与美 ,2025(9): 136- 138.
[6] 胡景龙 . 江苏省 u16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伤病损伤调查及预防方法的研究 [J]. 体育视野 ,2023(23): 103-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