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英语课堂中落实学科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吴红梅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级中学226300

育人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成长为社会需要且身心健康的人才。就英语课程而言,育人目标既渗透在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中,也渗透在课程内容以及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认识到英语学科育人的独特价值,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拓展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研读英语教材,挖掘育人元素

教材是学科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学科育人的基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在挖掘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的视角,让学生在学科育人的课堂中全面成长。教师可以从新课标出发研读教材内容,分析育人范畴和切入点,进一步设计育人目标。

例如,在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 3《My hometown》的教学中,教师从教材内容出发,以北京地图为切入点、以参观北京为任务、以解锁思维导图为引线,让北京这座城市的“国际范”与“中国味”在课堂上自然流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深度挖掘教材中育人元素,将爱国情怀和爱家情感融入到课堂中。教师设计了“介绍我的祖国”和“介绍我的家乡”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语言交流中培养家国情怀。教师也从单元话题“我的家乡”出发,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学习相关的英语表达,在交际情境中感受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谈论自己家乡的特色并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将教材作为课堂教材的工具,忽视了教材中多样化的育人元素。这样的课堂过于重视知识讲解,忽视了教材中的主题意义、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等方面内容。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让英语课堂成为知识传递、素养培育的全面课堂,实现学科育人。

二、活用生活素材,丰富育人环节

英语学科育人不只体现具体的知识层面,也关乎现实生活。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尽量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生活,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文化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可以从英语教学内容出发,引入生活化的素材,展示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习英语知识,在做中学,实现立德树人。

例如,在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 3《To be a good learner》的教学中,教师围绕“成为优秀学习者”主题创设连贯单元任务,进一步引入展示生活素材,展示班级、学校中的学习榜样,同时也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说出自己的榜样。在这样的生活化体验中,英语学习和真实世界对接。学生思考问题:“What do you think is important forsuccessful learning?”并从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出发回答问题。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榜样,主动向他人学习,培养谦虚态度,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的英语课堂将学科育人和知识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榜样带领下不断提升自我,实现全面发展。

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生活有着密切关联,活用生活素材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育人环节,给予学生真实的语言运用场景,从而创设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让学生在学用结合的体验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

三、重视文化理解,提升育人效果

文化理解是英语核心素养之一。为了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多元文化,树立尊重包容的文化态度。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语课文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树立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这样,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理解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也树立文化自信。

例如,在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 4《Chinese folk art》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语篇内容,引入剪纸文化,让学生感受剪纸艺术背后的人文情感和生活哲学,进一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剪纸艺术的相关表达,并解读剪纸的寓意。教师也从新时代的视角出发,让学生思考如何创造性发展传统文化。再比如,在八年级上册 Unit 6《Seasons》中,教师将季节和中国传统节日结合,拓展教学内容。在学习秋天的英语知识时,教师引入中秋节,设问“Why do peopleappreciate the moon in the Mid-Autumn Festival?”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学生从个人经验出发,理解满月象征的家庭团圆、生活美满等文化内涵,并讲述温馨的家庭团圆故事。通过这样的教学,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互交融,提升了英语课堂的育人效果。

教师要从英语课程出发,引入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习文化,实现语言能力和文化自信的双向培育。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者、启发者的作用,让学生由内而外地树立文化自信。

四、创新作业形式,拓展育人空间

作业是重要的育人载体,是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学科育人视域下,作业的功能需要得到拓展,更加强调学生综合素养、品德意识、价值观念的培育。教师可以创新作业形式,拓展作业内容,引入跨学科作业、实践作业、项目作业,将育人元素融入到作业中,从而拓展育人空间。

例如,同样在 Unit 4《Chinese folk art》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科育人的视角出发创新作业形式,设计了项目式的作业,将德育、智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以“家乡的传统艺术”为主题,让学生在课后参与项目调查,发现生活中民间艺术的痕迹,并通过图片、视频的形式加以记录,逐步挖掘作品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实现了从语言表层学习到主题意义探究的升华。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主动参与,在劳动中汲取民间艺术的养分,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在英语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育人元素,将学科育人和知识巩固结合起来。在作业形式的创新中,学生也能够提升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参与创新式的学习和探究,提升多方面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学和学科育人是融为一体的,是互相促进的。教师要从教材出发,全面优化英语教学内容,从学科育人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综合化的学习体验中成长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龙昌媛 .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学科育人实践 [J]. 教师博览 ,2025,(15):49- 50.

[2] 陈慧 . 学科育人视域下初中英语整合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 [J]. 校园英语 ,2025,(16):133- 135.

[3] 石雨佳 . 学科育人价值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J]. 校园英语 ,2023,(22):109- 111.

[4] 于琰 . 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J]. 现代教学 ,2023,(09):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