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视域下小学高段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实践策略研究
王开琴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实验小学 442500
引言
当下素质教育着重强调学科融合,小学高段阶段科学课程与劳动教育之间联系紧密,但时常出现相互割裂的状况。新课程标准着重突出实践育人的关键性,项目式学习是以真实任务作为核心要点,恰好符合这两门学科融合的实际需求。基于此,探寻科学与劳动教育二者有机融合的具体策略,对于实现育人目标以及有效提升教学实际效果而言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项目式学习简称为 PBL,它是一种以真实问题或者实际任务作为核心的剖析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内涵在于,促使学生在完成有挑战性的项目进程里,积极主动地整合知识、运用技能以及解决问题,实现深度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其有鲜明特点,首先是情境真实性,项目大多源自生活实际,像“校园小菜园种植”“废旧物品改造”等,与学生生活经验较为贴近;其次是学习自主性,学生自主规划项目流程并分工协作,教师仅仅作为引导者,是知识整合性,打破了学科界限,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最后要说的是成果实践性,最终所产出的是可进行展示以及可以应用的具体成果,还要重视过程当中的反思与改进,如此一来可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以及实践创新能力。最后是成果实践性,最终产出可展示、可应用的具体成果,同时重视过程中的反思与改进,可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与实践创新能力[1]。
二、小学高段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适配性
(一)素养培育的同向性
小学高段的科学教育把“剖析未知、认识自然”当作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能力以及理性认知,强调借助观察、验证、推理去理解客观规律,劳动教育则将重点放在“实践创造、服务生活”上,能够提升劳动技能、塑造劳动精神,重视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里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劳动价值[2]。这两者在素养培育目标方面高度契合:科学教育所需要的“问题解决能力”,要依靠劳动实践中的具体场景来实现,比如学生剖析“植物生长条件”的时候,需要依靠松土、浇水、施肥等劳动操作来获取实验数据,而劳动教育所追求的“创新意识”,同样依赖科学知识的支持,比如设计简易农具时,需要运用力学原理来优化工具结构。这种“认知建构”与“实践应用”的双向需求,让二者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实践型人才”目标上凝聚成一股力量,避免了教育目标的碎片化情况出现。
(二)知识与实践的互补性
小学高段的科学课程内容有系统性且贴近生活,其中有“物质的变化”“生态系统”这类较为抽象的知识,也有“厨房中的科学”“校园小农场”等贴近日常生活的主题,劳动教育内容是以“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构建框架,涉及烹饪、种植、手工制作等具体实践领域,这二者在内容方面呈现出“知识与场景”的互补特性:科学知识可为劳动实践给予理论指导,比如学生开展“蔬菜无土栽培”劳动时,需要运用科学课所学的“植物根的吸收作用”“营养液配比”等知识来规划方案,劳动实践则为科学知识提供具体的载体,像“制作简易净水器”劳动活动,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过滤”“吸附”等科学原理。这种“知识可落地、实践存在依据”的内容关联,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使得科学的“抽象性”与劳动的“具象性”相互补充,让学习内容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
三、项目式学习视域下小学高段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实践策
略——以“我们的小菜园”教学为例
(一)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课程设计
围绕“我们的小菜园”这一核心项目,依据小学高段科学与劳动教育的目标来设计课程。在科学领域,融入植物生长所需条件以及光合作用等知识,促使学生剖析土壤改良和病虫害防治的科学原理,在劳动教育层面,设置翻地、播种以及浇水等劳动任务,培育学生的劳动技能与责任意识。运用“提出问题—规划方案—实践剖析—总结反思”的流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制订菜园种植计划,清晰明确分工,把科学知识学习和劳动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两科内容的有机融合 [4]。
(二)教学过程实施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我们的小菜园”这一项目中。在前期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针对种植方案展开探讨,选种以及种植时间等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科学知识来进行论证。到了中期,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教导学生正确使用农具去翻地,引导学生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相关数据并且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后期则组织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各个小组分享种植经验以及收获的成果,反思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跨组合作以解决难题,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深化对科学的认知,提升自身的劳动能力,以此保障融合教学可高效地推进。
(三)教学资源整合
围绕“我们的小菜园”项目,从多个维度对教学资源加以整合。在校园内部,借助闲置地块打造实践菜园,配备如锄头、洒水壶之类的劳动工具,以及温度计、放大镜等用于科学观察的器材,与当地农业技术站取得联系,邀请农技人员走进校园开展种植技术讲座,并提供土壤检测服务。在网络上搜集优质的种植教学视频以及植物生长科普资料,以此补充教学内容,发动家长参与其中,让家长提供种子、肥料等物资,形成家校社协同的资源体系,为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实践提供充足的支撑。
结语
综合来看,项目式学习给小学高段科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搭建了有效的载体,“我们的小菜园”这一案例证实了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以及资源整合策略有可行性,可切实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未来可以拓展项目的类型,深入推进家校社协同合作,促使融合教学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 陈欣 .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 2025, 11 (07): 67-69.
[2] 王宗伟 . 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跨学科探索 [J]. 读写算 ,2025, (06): 145-147.
[3] 王鑫 , 张天展 . 科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分析 [J]. 小学科学 , 2025, (22): 136-138.
[4] 李水钦 . 从陶行知教育思想谈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协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路径 [J]. 生活教育 , 2025, (24): 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