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常见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与应用研究

作者

代荣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市玉龙喀什镇小学 848000

引言

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能够让我们认识图形的特点,也能在生活中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面积”,像课桌面有多大,课本封面有多大,教室地面有多大,这些物体表面或者封闭图形所占的空间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小学阶段常见的几何图形面积怎么算,以及怎样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一)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图形

长方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课本,黑板,课桌面都是长方形。要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可以先从“数方格”开始:用边长是 1 厘米的小方格去铺满一个长方形,小方格的总个数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比如一个长 5 厘米、宽 3 厘米的长方形,我们就可以数出来一共需要15 个1 平方厘米的小方格,而 5*3=15 正好是小方格的总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 Σ=Σ 长 × 宽,用字母表示就是 (S=axb) )(其中S 表示面积,a 表示长,b 表示宽。注意计算的时候,“长”与“宽”的单位要统一,如长是“厘米”,宽也是“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厘米”,如果是长与宽都是“米”,那么面积单位就是“平方米”。

(二)正方形:特殊的长方形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其实就是一个“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既然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因为正方形的长和宽都叫“边长”,用字母 (a) 来表示,所以把长方形面积公式中的“长 × 宽”换成“边长 × 边长”,就得到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正方形面积 Σ=Σ 边长 × 边长,用字母表示就是 (S=a×a) ( 也可以写成 (S=a2) 。像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为 2 分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 2×2=4 平方分米,这就是我们判断手帕大小的标准。

(三)平行四边形: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像一个倾斜的长方形,伸缩门、楼梯扶手的图案里可以看到。那它的面积是怎么算的呢?我们可以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高剪开,再把剪下的三角形(或梯形)平移到另一边,就正好拼成了一个和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这时我们会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叫做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用字母表示就是(S=a×h) (a 表示底,h 表示对应的高。这里要特别注意“对应”,高必须是垂直于底的线段,例如用底边 (a1) 计算的时候,就得用垂直于 (a1)的高(h1),不能用别的高。

(四)三角形: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组合成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三角尺,交通警示牌,屋顶的侧面等。要算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形状,大小一样)拼一拼,就会发现正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 2 倍。所以三角形面积Σ=Σ 平行四边形面积 ÷2= 底 × 高 ÷2 ,用字母表示为 (S=a×h÷2) 。比如一个三角形的交通警示牌,底是 8 分米,高是 6 分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 8×6÷2=24 (平方分米),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做这块警示牌需要多少材料了。

(五)梯形:2 个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梯形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这两条平行的边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梯子的侧面、水库的大坝截面等都是梯形。像三角形那样 ,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 + 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也就是上底和下底之间的垂直线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 倍。梯形面积 (上底 + 下底)× 高 ÷2 ,用字母表示就是 (S=(a+b)×h÷2) ,其中(a)是上底,(b)是下底,(h)是高。比如一个梯形花坛,上底为 4 米,下底为 6 米,高为 3 米,那么这个花坛的面积就是( 4+6 ) ×3÷2=15 (平方米),这样就可以算出花坛需要多少土壤。

二、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

(一)计算家居用品的大小

如妈妈要给一个正方形餐桌铺桌布,餐桌边长是 1.2 米,则桌布的面积最少是多少?用正方形面积公式计算: 1.2×1.2=1.441 ( 平方米 ),就可以买到合适的桌布。再如爸爸要给长方形的书桌配玻璃,书桌长1.5米,宽 0.8 米,玻璃的面积就是 1.5×0.8=1.2 (平方米),这样就不会买大或者买小了。

(二)解决校园里的数学问题

学校给长方形操场铺塑胶,操场长 100 米,宽 50 米,要铺多少平方米的塑胶?用长方形面积公式: 100×50=5000( 平方米 ),这就是塑胶的总面积。还有学校的平行四边形绿化带,底是 12 米,高是 8 米,给绿化带浇水,浇水的面积就是 12×8=96 (平方米),可以帮园丁规划浇水的数量。

(三)助力生活中的“小规划”

我们要在门口围一个小的三角形花坛,底长 3 米,高 2 米,那么花坛的面积为 3×2÷2=31 ( 平方米 ),这样就可以判断花坛占地是不是太多。再如社区要建一个梯形健身区,上底 5 米,下底 8 米,高 6 米,健身区的面积就是( 5+8 ) ×6÷2=39 (平方米),可以帮社区算出需要多少健身器材和地面材料。

结语

小学阶段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它们的面积公式不是“死记硬背”的,而是通过“数方格”“割补”“拼接”等方法推导出来的,这说明数学知识是有逻辑的,有联系的。而这些面积公式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应用,使我们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就会用到几何图形的面积知识来解决更多的身边问题,把数学变成我们生活的小助手。

参考文献

[1]张奠宇,宋乃庆 . 数学教育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曹一鸣 . 数学教学方法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王光明,范文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马云鹏 . 小学数学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