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

作者

杨鑫

山东省新泰市羊流镇中心小学 271208

引言

语文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结合有天然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学开展德育工作,要围绕课文主题,扣住文本字词,剖析光辉形象,在语文教材内容里挖掘德育资源;树立道德典范,开展主题教育,创设实践活动,在日常管理规范里渗透德育实践;确立共同目标,组织跨学科研学项目,在跨学科合作中达成德育有机融合;选择生活化德育主题,适时引导创作,在写作活动里达成价值认识深化。

一、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品德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感悟课文里所含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语文教材选取的文章题材范围广,有的课文初看与品德教育没有关系,但是老师只要用心思考,仔细挖掘,就能从中发现隐藏的德育因素。以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为例,一家人种植、品尝花生的活动,通过花生的品质来比喻人的品质,表达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的道理。如果只是停留在对花生“外表朴实、果实丰富可口”表面的理解上,那么就忽略了语文教材的德育功能。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花生虽然不起眼但是很有用”这一特点得出“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价值理念,去启发学生思考。假如每个人都只注重表面的体面,而不愿意到基层去艰苦奋斗,还能有所作为,有所进步,有所腾飞吗?由此想开去,如果社会上人人都争虚名,没有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够形成良性向上、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吗?这样的引导,学生在体会到“花生虽不起眼但大有裨益”的同时,也一定会有对“埋头苦干,甘于奉献”这样一种宝贵品质的更深刻的认识,德育的目标也就自然而然地达成了。可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善于挖掘课文字里行间的深刻内涵,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讲解分析中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悟出做人处世的道理。

二、依托学习任务群,锤炼品格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是课程标准中的亮点之一,而大单元教学就是利用语文学习任务群开展德育的最佳途径。利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渗透德育的三个步骤分别是:1. 深度整合重组单元目标任务。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已有经验,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设计不同的德育目标,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二,围绕目标,有效地组织德育渗透活动。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活动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任务,用轻松有趣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心灵成长;三是剖析教学评价的维度与标准,把德育融入学习评价任务当中。为了达到高质量育人的目标,教师在设计评价任务的时候,既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又要是尊重个体差异的。可以建构联结课前、课中的单元作业流程、课后的单元作业流程,定期地去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能够及时发现一些问题和困难,及时去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状态,使自己的思维能有一个新的突破。比如六年级在进行一整个单元有关“革命岁月”的课文时,教师设置任务:“感悟英雄心声”、“英雄的革命历程”、“致敬心中英雄”、“难忘峥嵘岁月”,让学生知道万里长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事件,学习和记住红军的长征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认识并学习狼牙山五壮士、郝副营长、邱少云等英雄人物,感受革命先辈们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看新中国成立时开国大典的盛况,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自觉接受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英雄本色的教育。在学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老师利用 AI 模拟出了狼牙山五壮士经过过的战斗情景,努力用情境故事去感动学生。并带领学生去品味五壮士形象的语言描写,从而让学生体会英雄人物崇高的爱国情怀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精神品质,使学生完全沉浸在优秀的革命传统教育的德育情境之中,积极向榜样学习,自然而然地实现了由语言学习到德育实践的过渡。

三、组织跨学科项目,拓展学生视野

跨学科研学项目是开展跨学科合作,实现德育有机整合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班主任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学生采用各种方法以及多门学科知识去开展实践活动。以“环保”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研学项目,在项目中学生可以运用语文知识写环保倡议书、用科学知识探究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治理方法、用美术知识制作环保宣传海报等等。利用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开拓眼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加强对道德观念的认识,提高道德素质。像以“传统文化里的道德智慧”为主题的跨学科研学项目,学生可以围绕这个主题,用语文、历史、科学这些学科的知识,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等方式,来探究传统文化里的道德智慧。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之美,也可以让他们从实践中体会到道德的智慧。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符合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它不但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不断地去探索和尝试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从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品德内涵、借助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开展跨学科研学项目拓宽学生的视野等途径入手,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的浸润,在润物无声中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培育出既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新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利 .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融入策略研究 [D]. 信阳:信阳师范大学,2024.

[2]张正江,汪亚莉:课程育德的最高境界是彻底消除德育与教学的二分 [J]. 中小学德育,2020(01):78.

[3]王蓉 . 人教版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德育内容比较研究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02):90-95.

[4]候艳丽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路径研究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0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