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阿依呷
甘孜州康南儿童福利院 627850
引言
小学语文教育承载着塑造学生文学修养与道德品质的双重使命,而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路径。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是其开启自主学习之门的钥匙,更是语文教学取得高质量成效的内在驱动力。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诸多因素共同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普遍缺失。部分教学活动过于追求形式,或囿于传统的讲授模式,使得阅读课变得枯燥乏味。同时,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存在脱节现象,难以触动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求知欲望。学生在课堂中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其主体性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发挥,导致其逐渐丧失对阅读的自主探究精神。因此,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寻找到激发并持久维持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领域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困境审视
(一)教学情境创设与现实生活的疏离
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未能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导致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现实世界严重脱节。由于教学时间或资源的限制,教师构建的情境往往显得抽象而空洞,学生难以产生代入感,无法理解情境所要传达的深层含义,从而削弱了他们对文本内容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这种缺乏现实根基的教学设计,使得语文阅读在学生眼中成了一种与自身无关的课业负担,其内在的学习积极性自然难以被调动。
(二)教学模式固化与创新意识的匮乏
长期以来,一些教学活动深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程序化与单一化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将重点过度集中于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点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体验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学方法上,依然有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式的逐字逐句分析,这种陈旧的方式虽然保证了教学的所谓公平性,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创造性思维。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因此缺乏新意,常年局限于简单的音视频播放等单一形式,无法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这种枯燥的学习产生厌倦感。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边缘化
在情境创设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性地将自身置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核心角色。学生在课堂上大多处于被动听讲和接受指令的状态,缺少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和充分表达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逐渐丧失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欲。当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情境之中,无法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人时,他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便会随之减弱,这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健康发展。
二、阅读兴趣培养的创新策略实践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建立文本与现实的桥梁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抽象文字的理解能力尚在发展之中。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依据课文描述,对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精心的筛选、改编与整合,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案。例如,在教学关于秋天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不同颜色的落叶,或是在教室里模拟落叶铺满小道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文本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好意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文字描述与具体可感的现实生活建立起有效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并在此过程中自发地产生探究兴趣。
(二)创设多元化情境,丰富学生课堂体验
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学习疲劳,而多元化的情境创设则能持续激发学生的新鲜感与参与热情。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等多种形式。游戏是符合小学生天性的活动,教师可以将阅读任务融入有趣的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锻炼能力。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这类寓言故事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表演中体会角色的神态与语气,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此外,创设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角色的内心世界,进行想象与再创作,同样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三)创设互动性情境,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有效的互动是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其课堂体验感的关键。教师应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能引发深度对话的互动教学情境。这些问题应当根植于文本,同时又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答案的内在欲望。例如,在讲授《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先从“你们家乡的春节是什么样的?”这类开放性问题入手,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经验,激活课堂气氛。随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带着“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老北京春节”等问题深入文本,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主动在文章中寻找线索、构建答案。这种以问题驱动的互动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思考与探究中获得知识,其阅读兴趣与课堂参与感也随之得到显著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核心在于教师能否创造性地运用教学策略,为学生构建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学习场域。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生活化情境、融合游戏与故事的多元化情境以及鼓励学生深度参与的互动性情境,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的沉闷格局。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更能激发其内在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使其在愉悦的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其一生的语文学习与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飞.基于情境化教学法的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5,41(3):53- 57
[2]魏咏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J].学苑教育 ,2023(8):89-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