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技术与思政体验式教学的融合路径构建与实践研究

作者

宋芳

安徽淮南第二中学 安徽 淮南 232000

传统思政教学多以理论灌输为主,容易导致学生参与感不足、效果有限,而随着AI 在自然语言处理、虚拟仿真、智能交互等方面的进步,将其融入思政课堂,有助于构建体验式教学场景,增强学生的沉浸感。

一、思政体验式教学的概述

思政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体验为核心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单向灌输的方式,强调通过情境再现、角色扮演、模拟实践、沉浸互动等多样化手段,将思想政治理论与真实社会情境相结合,使学生深化理解,该模式注重“知行合一”,通过营造接近现实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度参与,从而形成价值认同,体验式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课堂的生动性,还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它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提供了有效路径,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1]。

二、AI 技术与思政体验式教学融合的基本原则

在 AI 技术与思政体验式教学的融合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育人为本的原则,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因此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时,必须确保其应用服务于价值引领,而不能被单纯的技术逻辑所左右,AI 的功能在于增强教学的沉浸感,但其最终目的仍然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突出思政元素,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相结合,利用 AI 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真正实现寓理于境、寓教于乐,同时学校还需把握“辅助”定位,避免技术凌驾于教育之上,始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2]。

三、AI 技术与思政体验式教学融合路径构建对策

(一)坚持价值引领

在 AI 技术与思政体验式教学的融合路径中,人工智能在思政课堂的应用,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炫目效果,而应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价值引领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明确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AI 的算法推荐、虚拟仿真和交互体验等功能,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但这些路径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向同行,避免出现价值导向偏差,通过 AI 生成的情境模拟,教师应当始终把握内容的思想政治属性,确保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价值引导,同时价值引领还意味着要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认同,在体验中理解理论的思想内涵,在互动中强化价值的自觉追求,使技术真正成为价值教育的助力而非干扰 [3]。在讲授“世界的物质性”这一哲学基础性问题时,传统教学往往停留在概念灌输,学生容易感到抽象,通过引入 AI 技术,教师可以构建一个虚拟的互动场景,例如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再现自然灾害、社会生产、科学实验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在课堂中,AI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推送相关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通过这样的沉浸式学习,学生不仅直观感受到哲学观点的现实意义,还能在互动中形成对世界客观规律的理性认知。

(二)突出学生主体

在 AI 技术与思政体验式教学的融合中,突出学生主体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思政教育不仅是教师“讲授”的过程,更是学生“生成”认知的过程,传统课堂往往存在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而AI 的引入恰好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可能,通过智能学习平台、虚拟情境互动、个性化推荐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认知特点选择学习路径,增强自主探究的积极性,突出学生主体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强调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AI 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数据支撑,但学生应通过主动参与、深度思考和自主互动,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建构,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不仅提升了课堂的参与感,也增强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在价值追求的自觉性,通过 AI 技术与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思政体验式教学能够真正实现“以生为本”,让学生完成思想提升。在讲授“运动的规律性”这一哲学原理时,若仍以抽象概念讲解为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内涵,在引入 AI 技术后,教师可以构建一个虚拟实验场景,例如利用虚拟仿真呈现天体运行、经济波动、社会发展过程,学生可以通过 AI 平台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案例,进行交互式探索,在这一过程中,AI 不仅提供可视化的数据,还根据学生的操作反馈实时调整推送,帮助他们逐步发现运动变化背后的必然规律,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建构对“运动具有规律性”的深刻认识,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结论,更进一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规律性原理应用于个人学习,比如理解遵循客观规律的重要性,避免盲目行动。

(三)加强师生互动

传统的思政课堂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感不足,而 AI 可以通过智能语音识别、情境模拟与数据分析,实现即时反馈,例如 AI可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与面部表情识别其情绪状态,帮助教师适时调整提问方式;通过虚拟场景重现历史事件,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表达观点、展开讨论,这不仅突破了课堂时空限制,还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共鸣,促进价值观的升华。以“长征精神”为知识点,教师借助 AI 技术构建虚拟长征体验场景,学生戴上 VR 设备进入雪山草地、湘江激战等历史情境,亲历红军行军的艰难,系统在关键节点设置互动问题,如“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会如何选择?”AI 能即时收集学生的选择与回答,并生成可视化数据反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课堂中,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体验分享感受,思考长征精神在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这让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有效提升了思政教学的感染力。

四、结语

AI 技术与思政体验式教学的融合不仅是教育模式创新的需要,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通过坚持价值引领、突出学生主体、优化教学情境、强化智能支持等路径,可以有效提升思政课堂的生动性、互动性、实效性,AI 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沉浸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使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紧密结合,从而促进思想认同。

参考文献

[1] 陈倩 . 生成式 AI 与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整合应用——基于创新管理课程的实践 [J]. 科教导刊 , 2024(28):125-128.

[2] 钱文静 , 顾卫 . 体验式学习理论在信息科技课程 AI 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2025(13).

[3] 赵玉成 . 上海大学 : 打造” Al+ 教育”场景 推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 [J]. 上海教育 , 2022(Z3).

作者简介:宋芳(1985 年 10 月—),女,汉族,市人,师范大学硕士,第二中学思想政治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政治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