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镇文化馆在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引领作用

作者

边巴顿珠

西藏昌都市贡觉县敏都乡文化服务中心 西藏贡觉县 85420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 " 三农 " 工作的总抓手,提出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 " 五大振兴 " 的总体要求。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其他领域振兴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乡镇文化馆作为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文化传播、艺术普及、非遗保护和群众文艺辅导等职能,是连接城乡文化、传承乡土文明的重要纽带。本文将从价值引领、资源整合和服务创新三个层面,系统分析乡镇文化馆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机制,探讨乡镇文化馆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乡镇文化馆的价值引领功能

(一)主流价值的传播平台

乡镇文化馆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理论和政策转化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文化馆组织开展的主题文艺活动、专题展览和宣讲培训,将主流价值融入文艺创作和表演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通过挖掘和宣传乡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文化馆树立了价值标杆,引导村民见贤思齐。这种寓教于乐的价值传播方式,避免了生硬说教,增强了主流价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

(二)乡风文明的培育基地

乡镇文化馆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举办 " 我们的节日 " 主题活动,文化馆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 " 好家风好家训" 宣传展示活动,推动了家庭文明建设,促进了代际和谐。组织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文化馆还通过文艺作品创作和演出,批判不良风气,弘扬真善美,营造了崇德向善的乡村文化氛围。这些工作有效提升了农民文明素质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文化自信的塑造空间

乡镇文化馆是增强农民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通过展示地方特色文化,激发农民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文化馆收集、整理和展示的民俗文物、民间艺术和非遗项目,让农民群众直观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组织开展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年轻一代了解和热爱家乡文化,增强了文化传承的自觉性。文化馆还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互鉴共赏,拓宽了农民的文化视野。这种文化认同和自信的塑造,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增强了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乡镇文化馆的资源整合功能

(一)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

乡镇文化馆承担着挖掘、保护和整理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要职责。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文化馆系统收集和记录了当地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古村落、古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和建档,为保护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文化馆还注重收集和整理村史村志、族谱家训等文献资料,保存乡村历史记忆。这些工作不仅抢救和保护了濒临消失的文化资源,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内容,夯实了乡村文化发展的资源基础。

(二)文化人才的培养集聚

乡镇文化馆是乡村文化人才发现、培养和集聚的重要平台。通过举办各类文艺培训班和辅导活动,文化馆培养了一大批基层文艺骨干和业余爱好者。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吸纳退休教师、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民间文艺团队发展,为其提供排练场地、业务指导和展示平台。文化馆还注重发现和培养非遗传承人,帮助其提高技艺水平和传承能力。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乡村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形成了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工作队伍,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三)文化服务的协同供给

乡镇文化馆在整合各方资源、协同提供文化服务方面发挥着枢纽作用。向上对接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实现资源下沉和服务延伸;横向联合乡镇中小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机构,开展文化共建活动;向下指导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文化馆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与企业、社会组织和乡贤合作开展文化活动。这种资源整合和协同供给的模式,打破了条块分割,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满足了农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三、乡镇文化馆的服务创新路径

(一)服务内容的品质提升

乡镇文化馆应立足群众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内容的品质和内涵。在保留传统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开发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如数字文化体验、艺术普及教育等。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反映乡村振兴实践的文艺作品。针对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提供差异化、精准化的服务内容,如为老年人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为青少年提供艺术培训,为妇女群体组织手工技艺交流等。通过服务内容的品质提升,增强文化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其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喜爱的文化家园。

(二)服务方式的数字化转型

乡镇文化馆应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服务方式的创新升级。建设数字文化馆,提供在线展览、网络培训和远程辅导等数字化服务。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文化活动,扩大服务覆盖面和参与度。建立乡村文化资源数据库,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存和共享。为村民提供数字技能培训,帮助其更好地享受数字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扩大文化服务的辐射范围,还能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是乡镇文化馆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三)运行机制的社会化改革

乡镇文化馆应创新运行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探索 " 公建民营 ""合作运营 " 等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馆的管理和服务。建立文化馆理事会制度,吸纳各界代表参与决策和监督。完善志愿者招募和激励机制,扩大社会参与。推动文化馆与乡村旅游、文创产业等融合发展,增强自我造血功能。通过运行机制的社会化改革,改变政府包办的传统模式,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提高乡镇文化馆的服务效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束语

乡镇文化馆作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在乡村振兴中承担着文化引领的重要使命。通过价值引领、资源整合和服务创新,文化馆能够有效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促进乡村全面发展。未来乡镇文化馆建设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服务内容、方式和机制,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注重发挥文化馆在乡村治理中的独特作用,通过文化浸润和价值引导,推动乡村社会文明进步。乡镇文化馆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人才保障和社会参与,需要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协同的支持体系。通过持续努力,乡镇文化馆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 钟妍 . “活化·传承”雷州非遗融入乡镇文化馆创新设计 [J]. 家具与室内装饰 , 2022, 29 (12): 103.

[2] 江治华 . 加强文化馆建设 服务新农村发展 [J]. 村委主任 , 2022,(07): 140-142.